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5岁儿童龋患率就已经高达70.9%。相当于10个宝宝中,就有7个宝宝有蛀牙!如此高发的蛀牙,导致孩子吃饭食物嵌塞、牙齿疼痛、化脓、不美观,继而恒牙萌出障碍、牙列不齐、颌骨发育不良、面型改变等,这些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大影响。如果家长能够提高护牙意识,了解牙齿保健常识,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孩子不但能避免龋病的痛苦,牙齿还能保持洁白整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还能受益终身! 牙宝宝的发育史 其实,当宝宝还在孕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的牙齿就已经在发育了。牙齿的发育包括生长期、钙化期和萌出期3个阶段。生长期 也就是牙齿胚胎的发生期。在胚胎第5~7周,在宝宝口腔的位置,会有一层上皮增生,这层上皮增生逐渐形成牙板。牙板内陷向下突起,细胞增生分化,形成一个个小圆球,即乳牙胚。乳牙胚就像一颗颗葡萄。“葡萄”外有一圈外皮,即牙囊,作为保护层保护着牙胚。“葡萄”内孕育着蓬勃的生命力,这生命力促使“葡萄”内一层层牙齿结构逐渐分化形成。下图演示了牙板内陷到牙胚形成的过程。不光是宝宝的乳牙牙胚这么早就形成了,有些恒牙的牙胚在胚胎4个月的时候也开始发育了。因此,孕妈妈在孕期发生严重的营养障碍时,可能会影响到宝宝乳牙牙胚和恒牙牙胚的发育。钙化期 牙齿的钙化期即牙体组织形成的时期。“葡萄”形成了,但里面还是水汪汪的,直到牙胚内部结构开始钙化,“葡萄”内部才形成硬硬的牙体组织。首先是牙冠的发育。如花苞一层层生长一般,牙胚的牙釉质和牙本质结构逐渐增厚矿化,一层层累积钙化,形成牙体硬组织。包裹在层层硬组织里的“花心”将发育成富含神经、血管的牙髓组织。萌出期 牙冠形成之后,牙根开始发育,这股力量使得牙齿逐渐向外萌出。牙冠的高度随着牙的萌出越来越高,直到萌出完全。牙冠的大小则是萌出时候已经形成了的,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大。通常在牙根发育到2/3时,牙齿破龈而出,此后牙根继续发育,牙齿继续萌出,直到上下牙齿可以稳定接触。牙齿萌出后,一般还要1~3年时间牙根才能完全发育好。下表是乳牙发育的时间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宝宝硬硬的牙齿就开始形成了。大约在宝宝出生后6个月到2岁左右,全部乳牙陆续萌出。而乳牙牙根的发育要持续到3岁多以后才结束。乳牙发育时间表因此,孕妈妈在怀孕4~6个月,即乳牙胚开始形成硬组织的时候,如果发生严重营养障碍,有可能会影响肚子里宝宝牙齿的釉质发育。而即使宝宝牙齿萌出了,牙根完全发育成熟也需要一段时间,如果在牙根发育完毕之前,宝宝的牙齿就发生龋坏了,特别是如果龋坏侵及牙齿内部的牙髓时,牙医治疗的时候就必须要为尚未发育好的牙根考虑,因此治疗起来也就相对复杂一些了。了解才能深爱。知道了牙齿宝宝的发育史,我们才能更好地呵护孩子的牙齿健康。在牙齿萌出的前后几年里,保护好宝宝们的小珍珠贝齿,守住龋齿进犯的第一道防线,是爸爸妈妈们的重任啊!谁是蛀牙的罪魁祸首 现在科学家们证实,人体口腔内存在的某些细菌容易驻扎在牙齿表面,而且有产酸耐酸的特性,我们称之为致龋菌。致龋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膜,也就是“牙菌斑”。牙菌斑就是细菌们的房子,在房子里它们可以肆无忌惮地把牙齿上的食物分解,从而产生酸。累积在牙齿表面的酸会造成牙齿硬组织脱矿,钙、磷等离子游离出来,牙齿硬度降低,牙齿逐渐崩解形成龋洞,也就是蛀牙。龋洞深达牙髓(也就是通常说的牙神经),造成牙髓感染引发疼痛,继续波及根尖会造成根尖周围炎症,甚至面部肿胀。吃糖与蛀牙的学问 当小朋友们被牙医发现有蛀牙的时候,大人们通常认为:“瞧,就是吃糖吃多了吧?!”也有的家长觉得很冤枉:“我们很少给宝宝吃糖啊,为什么还有蛀牙?”有的家长很无奈:“宝宝就是爱吃糖,挡也挡不住。”那么,吃糖和蛀牙到底是什么关系?吃糖一定会蛀牙吗?不吃糖的孩子为什么也会蛀牙?到底该不该给孩子吃糖?前面我们了解了蛀牙(龋齿)的四大因素,包括:食物、细菌(口腔内致龋菌的组成和比例)、牙齿(组成和结构)和时间(食物存留在牙齿表面的时间)。其中的食物因素并不是单指糖,除了糖果、饼干、蛋糕、面包、牛奶、肉菜、饮料,我们吃的米饭馒头,也是蛀牙的食物因素。可以说几乎所有能分解产生糖分的食物,在有大量致龋菌的牙齿表面长期存留,都可能引起蛀牙。所以,即使有的孩子不怎么吃糖,但如果刷牙不干净,口腔内的致龋菌多,也可能会长蛀牙。而又甜又粘的食物,如饼干糖果,由于含糖量高、黏滞在牙面不容易刷掉,更是牙齿的“敌人”。如果孩子在上述食物、细菌、牙齿和时间四个因素方面都不合格,那蛀牙的概率就很大了。爸爸妈妈们,可以按照以下的几个问题,自己评估下这四个因素。孩子的食物结构是不是甜黏的占多数?比如每天饼干、糖果、蛋糕的量是不是很多?如果有,要改善。 爸爸妈妈自己是不是有过蛀牙?孩子的亲近照顾者的口腔细菌含量和成分会影响到孩子的口腔细菌含量和成分。避免亲吻孩子嘴唇,孩子使用单独的碗筷。家长自己的牙齿要治疗好,减少口内细菌,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孩子的牙齿要定期检查,定期涂氟,稳固牙齿的结构。适时做窝沟封闭,减少牙齿表面可以藏匿细菌和食物的缝隙。 早晚刷牙,每日使用牙线,饭后漱口,减少食物在牙齿表面存留的时间。小宝宝尽早减少或结束夜奶,夜奶后用干净湿纱布或牙刷清洁下宝宝牙齿。 牙齿伴侣:窝沟封闭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口内的每一颗牙齿都并不是一个完全光滑的平面。比如位于口内后方的磨牙,咬合面窝沟是呈沟壑起伏状。即使是如平板一样的门牙,靠舌头的那面也是高低起伏成一定形状的。而磨牙表面的窝沟裂隙最为明显和复杂。这些窝沟裂隙实际上比我们肉眼看到的更深。下图是磨牙的剖面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小沟隙深达釉质深部。真实的窝沟形状各有不同,牙刷的刷毛难以深入到这些窝沟里进行清洁。这些卫生死角正是食物和细菌最喜欢的驻扎地,许多龋坏正是从此开始。牙齿窝沟形态的复杂性和隐匿性使得这些地方成为了龋齿的高发地。故而,对刚萌出、尚未龋坏的牙齿来说,将这些卫生死角封闭起来,是最好的预防龋齿的方法。窝沟封闭是目前国际上常见而有效的预防龋齿的方法之一。窝沟封闭技术,就是对牙齿表面进行处理后,将液体状的封闭剂涂布在窝沟处,让其渗进窝沟裂隙,再使用一定波长的光源对封闭剂进行固化处理,渗入进裂隙中及充盈在窝沟内的封闭剂经固化后变硬,成为一层光滑而结实的屏障,长期存留在牙齿窝沟内。窝沟封闭前后的对照图 刷牙方法大公开 刷牙是我们控制牙菌斑最有效实用的方法。但常常有朋友说,我每天都刷牙,为什么还有蛀牙?我家孩子每天都要刷两次牙,为什么还这么多蛀牙?但是,您真的有效地刷牙了吗?您孩子的牙齿确实刷干净了吗?设计合理的牙刷和正确的刷牙方法能有效地清除菌斑。刷牙主要强调刷得彻底,不过分强调次数,建议每天早晚各刷一次。下面给大家介绍正确的刷牙方法:Bass法(巴氏刷牙法,水平颤动法)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清洁容易被人们忽视的牙龈沟,即牙齿与牙龈交界处。如果您有牙龈发炎,牙龈容易出血,Bass刷牙法可以有效地清洁牙龈沟的菌斑及食物残渣,减轻牙龈炎症,缓解牙龈出血现象。具体方法如下:将刷头放于牙颈部,毛束与牙面成45°角,毛端向着根尖方向,轻轻加压,使毛束末端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在沟外,并进入牙齿相交的邻面。 牙刷在上述位置作近、远、中方向水平颤动四五次,颤动时牙刷仅移动1毫米,这样可将龈缘附近及邻面的菌斑揉碎并从牙面除去。 刷上下前牙的内侧面时,可将牙刷头竖起,以刷头的前部接触近龈缘处的牙面,作上下的颤动。 依次移动牙刷到邻近的牙齿,重复同样的动作。 全口牙齿应该按照一定的顺序刷,勿遗漏,并保证刷到每个牙面。每次移动牙刷时应适当重叠,以免遗漏牙面,尤其是牙齿朝向舌头那面也应刷到。 除了刷牙之外,还必须辅助以其他措施,如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缝隙内的菌斑,才能彻底有效地进行口腔清洁。刷多久呢?成人和大龄儿童每次刷牙应持续三分钟以上。3~6岁的宝宝每次刷牙尽量刷到2分钟以上。3岁以下的小宝宝,根据孩子大小,尽量刷到1~2分钟。对于宝宝的牙齿,家长们通常会存在以下误区,细数一下你中了几个? 误区一:宝宝的牙齿长出来之前不需要清洁口腔早在宝宝出生时,乳牙就已经在牙床里部分发育完成,而母乳和奶粉里都含有糖分,所以宝宝的口腔清洁,越早开始越好!正确的做法是在每次喂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水,轻轻擦拭宝宝口腔,清除残余奶水。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可以用指套牙刷早晚刷牙,每次2分钟。误区二:宝宝的乳牙坏了没关系宝宝的乳牙一般在6个月左右萌出,如果发生龋齿,口腔里的细菌不会随着乳牙脱落而消失。乳牙龋坏,可能会导致孩子疼痛不适,影响正常咀嚼和全身健康、影响美观、影响新牙的发育和萌出、影响颌骨的发育,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发音和心理。如果不能及早发现龋齿,及早补牙治疗,任其发展下去,龋齿给孩子带来的痛苦和伤害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当宝宝第一颗牙齿长出,家长们就要培养宝宝刷牙的好习惯了,让宝宝及早适应。误区三:刷牙时间不在乎长短刷牙时间每次至少2分钟,坚持刷够秒!因为刷牙这么枯燥的事情,年幼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远远不足以支持正确刷牙所需的时间,同时宝宝的手腕灵活度和手指动作精细程度也有限,所以家长们可以陪宝宝一起刷牙,或者用音乐帮助宝宝坚持足够的时间。误区四:牙齿有些发黑发黄没关系很多家长看到宝宝的牙齿出现一点发黑或者发黄,并不在意,然而这可是大隐患!当你发现宝宝牙齿的颜色有变化,一定要检查牙齿表面有无牙菌斑形成,有无缺损、龋洞,牙龈有无红肿等,一旦发现异常,必须尽早就医解决。误区五:只刷牙就可以了,不需要用牙线不管如何认真刷牙,牙齿之间的缝隙是没办法刷干净的。尤其是宝宝的乳牙,牙釉质薄、牙缝大、食物残渣容易残留,不注意清理的话,牙菌斑会慢慢滋生,最终形成邻面龋齿。牙线对于有效清理牙缝、减少邻面龋齿的发生非常有效。误区六:只要不吃糖,宝宝就不会得龋齿事实上,蛋糕、饼干等零食含糖量并不低,甚至米饭都会水解成葡萄糖。当这些食物残留在牙齿上,被口腔中的细菌分解,产生酸性物质,就会对牙齿进行腐蚀。还有含着奶嘴睡觉的宝宝也会有发生龋齿的风险。*文章内容整理自书籍《儿童护牙宝典》 书籍推荐 《儿童护牙宝典》 孩子拥有健康漂亮的牙齿,是每位父母都希望的。可家长们是否知道,孩子们的牙齿,是从他们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要保护的?从他长出第一颗牙起,家长就要注意牙齿清洁工作了。不要认为是乳牙所以没关系,本书会告诉你,乳牙保护的好坏,可是直接影响到恒牙的。本书从孕育篇开始,介绍了0-15岁孩子的牙齿常见问题,以浅显的文字、清晰的图片帮助家长纠正观念,指导家长保护孩子牙齿的正确方法。 宝贝书单(shudan) 已经提供上百个适合各年龄段孩子的书单 扫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