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是战国时期医学家,韩非子的一篇《扁鹊见蔡恒公》收录到中小学课本中,让扁鹊更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扁鹊4次觐见蔡恒公,根据病情发展指出:病在腠理、病在肌肤、病在肠胃、病在骨髓,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在层层深入,愈加严重。而当事者毫不在乎,最终导致自己无药可救。当蔡恒公病入膏肓使人找扁鹊的时候,内心一定追悔莫及吧!还有一篇与扁鹊相关的故事叫《扁鹊三兄弟》魏文王曾问扁鹊家兄弟三人谁的医术最高,扁鹊回答:“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个人中最差的。”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认为扁鹊是在谦虚,扁鹊的解释是:“在病发之前,病人还不觉得有病,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所以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但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在病初起时,症状不明显,病人也没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不明内情者只认为他是治小病很灵。”扁鹊:“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时候,病人痛苦万分,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这两则故事蕴涵着深刻的道理:“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在医学界,“三早”的概念(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更是医生们的广泛共识。以口腔疾病为例,很多误传完全违背此常识。如:“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用后半句牙疼起来几乎要命的事实,使“牙疼不是病”的谬论听上去很有道理。很多人牙疼就是一个字“拖”,忍到实在不行才去就医。殊不知口腔作为人体细菌库,出血、发炎、牙齿损伤等所有口腔问题都无法自愈。而且越拖越严重,越拖越痛苦,治疗费用越高,愈后效果越差。治疗早花费小当蛀牙经过一两年的缓慢发展,等到有疼痛感的时候,牙釉质已被龋坏。细菌进入牙髓腔,由龋齿演变为牙髓炎,甚至根尖发炎脓肿。发生龋坏的时候,只需要补洞。牙髓炎就得杀完神经再做牙冠加以保护。发展到根尖炎还要做根管治疗。再严重就只能把牙齿拔除。拔牙可不是治疗口腔疾病最有效的办法,拔牙后的修复费用更高,而不修复带来的危害更大......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扁鹊见蔡恒公》中疾病的几个进展。如能“病在腠理”时积极就医,早诊断、早治疗,会省去后续许多麻烦与痛苦。其实,做好日常口腔护理,浅龋都不会发生,又怎么会得严重的蛀牙呢?牙龈出血都不会出现,就能更加远离牙周炎。那么如何做好日常口腔护理呢?教你三招,拥有一口健康好牙!秘修宝典如下一、工具的使用口腔疾病源于细菌,牙菌斑是有害菌的载体,菌斑堆积形成的牙结石会刺激牙龈产生病变。刷牙是用机械摩擦的方式清除牙菌斑,使牙齿表面保持洁净。1、正确的刷牙方法:使用巴氏刷牙法(水平颤抖拂刷法)。推荐使用软毛小头牙刷,软毛不伤牙龈,小头使用更灵活。2、刷牙前养成使用牙线清洁牙齿相邻面的习惯。(因人而异,酌情使用冲牙器、间隙刷)二、牙膏的选购与掌握正确刷牙方法同样重要的是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功效型牙膏。当牙膏拥有了坚固牙釉质和抑菌功效后,护牙、护龈效果变得事半功倍。目前市场上牙膏种类繁多,含氟的、抑菌的、亮白的、清新口气的......一眼望去,让人目不暇接。除了有针对性挑选适合自己的,使用集多种效用于一身的牙膏,让口腔得到全方位的保护,也是一个好办法。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zz/238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