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一群年届古稀的清华学霸卷起袖子的合唱《少年》刷屏: “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本意是想说赤子之心不变。但身为口腔科医生的我却“抬杠”地想,咋会没有一丝丝改变呢?张嘴看看,牙齿有没有松动,有没有脱落? 两套“原装”的牙齿 大家知道,我们一生中有两套“原装”的牙齿。第一套是乳牙,一般20颗;另一套是自6岁左右开始萌生和更换的恒牙,有28-32颗,这也是会陪伴我们更久,直至终老的牙齿。 为让第二套原装牙齿健康工作一辈子,口腔健康有必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娃娃抓起。 如果觉得乳牙反正要换,坏了也没啥大不了,那可就错了! 要知道乳牙一般要到12岁左右才能全部替换完,如果有了坏牙而不治疗,则会影响咀嚼,妨碍食物的消化吸收,严重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坏牙”是通俗的说法,专业地说就是“口腔疾病”,比如龋齿(蛀牙、虫牙)、牙髓炎、牙周病等。 坏牙之所以“坏”,就在于它有可能往根儿上坏,如果发展为根尖周炎,还可能会影响颌骨内恒牙胚的正常发育。 此外,如果乳牙因龋坏严重而早早掉落,在等待恒牙萌出的过程中,空隙可能因为两侧的牙齿倾斜而缩小,恒牙的位置就不够了,只好挤一挤或者见缝插针,轻则牙排列拥挤影响美观(想象一下里三层外三层的收割机),重则引起咬合错乱(出现“地包天”甚至“鞋拔子脸”),影响将来的外貌形象甚至生活质量。 可见,所谓“从小看大”,在口腔健康领域依然适用。 小朋友牙齿健康状况那么,当前我国小朋友们的牙齿健康状况如何?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口腔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 我国每10年定期开展的全国口腔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患龋齿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日益严峻。这其中,年海南省龋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因而海南省12岁儿童人群的口腔状况更令人担忧。 时隔10年,年再次对全国儿童口腔问题展开了调查,那么这次海南省调查结果如何呢? 针对海南省12岁城乡常驻人口,按照科学的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名符合要求的12岁儿童,其中城市人,乡村人;男孩人,女孩人。 同时筛选3名专业的口腔科医生,采用统一的设备,遵循一致的流程和标准,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口腔检查,主要查看龋齿情况和牙周状况。 准确记录检查结果并导入数据库,后经专业的统计学分析,呈现如下结果: 1.龋齿现状严峻,防龋任务艰巨 龋齿患病率简称患龋率,是指调查人群中患龋齿的比例。 比方说患龋率50%,即人群中一半的人都有龋齿,这个数字越大,说明患龋齿的人越多。 人均龋齿数简称龋均,患龋齿的孩子中,有的孩子龋齿多,有的孩子龋齿少,将龋齿数量数一数,折算一下,看平均每个人有多少颗龋齿。这个数字越高,说明孩子龋齿越严重。 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龋齿患病率为57.0%,龋均为1.71。 这是个什么水平呢? 横向来比,这个结果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龋齿患病率为38.5%,龋均为0.86),也高于广东省、浙江省等兄弟省份。纵向来看,与海南省10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12岁人群患龋率从49.9%上升到了57.0%,龋均从1.1上升到了1.7,提示海南省12岁人群恒牙患龋情况和严重程度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要知道,《中国防治慢性病重长期规划(—年)》中提出了“12岁人群患龋率控制在30%以内”的目标,《“健康中国”规划纲要》也要求将12岁人群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 海南省儿童当前患龋率明显偏高,距离这个目标,可谓前路漫漫…… 2.龋齿农村重于城市,女孩重于男孩 “他浓眉一抬,咧开嘴笑了,露出洁白的牙齿。山民们喝泉水,牙齿都很白。”这是著名的《挑山工》原文中的描述,“皮肤黝黑却一笑一口大白牙”仿佛成了我们心中对山区人民的“刻板”印象。 然而,我们的调查结果却看到,相比城市的孩子,农村孩子蛀牙更多[患龋率农村(63.3%)高于城市(52.8%)],程度也更严重[农村龋均(2.04±2.66)高于城市(1.50±2.06)]。 海南省农村重于城市的城乡差异,与全国及兄弟省份的调查结果一致。 这是由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家的生活水平及习惯发生了变化,精制食物和糖的摄入量增加,并且农村的口腔健康知识普及、口腔保健意识和卫生行为习惯均不如城市,加上农村口腔医生少,医疗保健机构建设不足,预防保健措施与经济发展并不同步。 这提示我们,口腔预防保健措施应向农村进一步延伸。 另一个令人感到吃惊的结果是,本应该更精致的女孩子却比粗糙的男孩蛀牙更普遍,女孩患龋率61.1%,高于男孩的52.9%。这是因为女孩往往换牙比男孩更早,恒牙接触口腔环境的时间比同龄男孩更长有关。 另外,女孩更爱吃甜食也是一个可能的因素。 3.居然大门牙也能蛀? 在调查的名儿童的颗患龋牙齿中,发现最容易蛀牙的是左右第一颗下面的大牙(约18%),其次就是大门牙(约7%),居然接近左右第一颗上面的大牙! 一般来说,门牙出牙较左右第一颗上门的大牙晚,而且不同于大牙,门牙表面没有明显的凹槽,容易清洁,按说不容易蛀牙。但由于我们在清洁牙齿的时候,常常仅照顾到牙齿表面的清洁,往往忘记用牙线将相邻的接触面清理干净,因此常常发生门牙中缝被蛀的现象。 此外,有研究发现,牙排列拥挤、“里出外进”,也容易导致牙齿难以清洁,加之高糖食物摄入过多过频,清洁不到位,因此更容易发生蛀牙了。 可见,清洁牙齿不仅要做好表面功夫,牙齿周边及缝隙也一样重要,同时合理饮食,限制高糖分食物摄入,才能更好的保护“大门牙”,免受“蛀虫”之苦~ 4.比龋齿更严重的,是牙周病 前面提到,龋齿可以继发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颌骨炎症。如不及时治疗,病变继续发展,将形成龋洞,牙冠完全破坏消失,最终结果是牙齿缺损。 同样可能造成类似严重后果的,还有牙周病。其是指发生在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 可以说,牙周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因早期症状不易引起重视,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炎症反复发作,表现为牙龈炎症、出血、牙齿松动等,治疗起来常容易反复。 我们的调查发现,海南省12岁人群的牙龈出血检出率为46.9%,牙石检出率为39.5%,虽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8.4%、61.3%)但仍然属于较高水平。 牙龈出血及牙石检出率高,提示口腔卫生不良,刷牙方式不正确,每次刷牙时间不足,刷牙次数不够。 5.预防干预措施落实远远不够 口腔问题严重,我们采取行动了吗? 补牙、窝沟封闭,是否都做到位了? 补牙,学名叫龋补充填,就是把牙齿中龋坏的部位清理干净,再补进去不被吸收的填充物,可以防止牙齿被进一步龋坏。 窝沟封闭,是指在恒磨牙萌出后不久,不破坏现有的牙齿,用流动性材料渗透进入牙齿表面的窝沟将其封闭,防止细菌及其酸性产物进入,同时使得牙面光滑容易清洁,从而避免产生龋齿,是预防年轻恒牙窝沟龋坏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可以说,窝沟封闭是防患于未然,补牙则属亡羊补牢。 来看看多少蛀牙孩子补牙了呢? 海南省12岁人群整体蛀牙补牙率为13.6%,男孩(16.7%)显著高于女孩(11.2%),城市(15.1%)略高于农村(12.0%)。再看窝沟封闭,海南省12岁人群窝沟封闭率为1.5%,城市(2.2%)高于农村(0.4%),女孩(1.7%)高于男孩(1.3%)。 这是什么水平呢?还是跟全国平均值(补牙率16.5%,窝沟封闭率6.9%)来对比看看吧,哦哦,明显低啊。不过,还是明显高于10年前海南省流调结果的(3.6%,0.4%)。但是,一想到依然有87.9%的龋齿处于未治疗状态,98.5%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窝沟封闭,未免还是觉得一阵阵心酸。要知道,—年香港12岁儿童龋齿充填率已达到53%,相比之下,我们的差距真的不是一星半点儿啊。 有的放矢,科学防治 在回答怎么防治之前,我们再来复习一下蛀牙发生发展的过程:目前公认的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即指寄生物包括寄生虫、病毒等)和时间。 致龋性食物糖(特别是蔗糖和精制碳水化合物)紧紧贴附于牙面,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袭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那么针对这一形成机制,我们可以: 1、控制或减少甜食摄入 面对食物精细化和甜食摄入量增加的大趋势,为了降低龋齿率,我们只好逆水行舟,保证食物多样性,增加粗纤维食物,控制或减少甜食的摄入,从源头上减少糖对牙齿的侵蚀。 2.、学习并坚持正确、充分地刷牙 刷牙时间不足,方法不对,次数不够,牙刷不干净,都不能有效地清除牙菌斑,导致口腔环境变差。 我们建议每个人都要学会正确刷牙,坚持认真刷牙,从现在开始改变,仍然为时不晚。 如何正确地刷牙? 很简单,就是负责任地将每颗牙的每一个面都清理干净:前、后、左、右,还有上(“下”长在牙龈上就不用啦)。 怎么才能刷到每一个面呢?各位,“巴氏刷牙法”了解一下,“牙线操”了解一下。 前面提到的大门牙也能蛀,就是因为牙缝留下了死角,这只能靠牙线才能清理干净哦。 再说充分地刷牙。 简单来说,就是不偷懒,刷够时间。 其实如果刷牙方式对了,负责任的刷干净每一颗牙,那时间一定短不了。反过来,刷够时间也能督促我们正确、充分地刷牙。我们推荐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 如何实现呢,市面上有一种刷牙沙漏很好玩,外形做得像牙齿,里面装的是沙子,漏完大概需要3分钟。每次刷牙的时候,可以把沙漏放旁边,提醒自己刷够时间,同时也增加了趣味性。 重中之重,是坚持。 3.尽早窝沟封闭 窝沟封闭是非常有效的防患于未然的方式。 那什么时候去做呢? 窝沟封闭的最佳时机为牙齿完全萌出,且尚未发生龋坏的时候,不同的牙齿窝沟封闭的具体时机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建议在“六龄齿”完全萌出的时候就做。 “六龄齿”是指6岁左右萌出的恒牙,在最后一颗乳牙的后面长出。 这颗牙齿的作用非常重要:它伴随人生时间最长,承担大部分咀嚼功能,还负责确定上下牙弓之间的关系,引导其它恒牙排列。 所以在萌出之后就应及时做“窝沟封闭”,好好保护它。当然这个节点也不是一成不变,还要结合孩子的情况来评估,如果孩子牙齿表面窝沟比较深,难以清洁干净,也可以进行窝沟封闭。 4.定期看牙医 由于牙病往往是缓慢发生的,最初并无明显的缺损或牙痛症状(尤其是儿童牙病往往没有症状),必须在医生的检查下才能发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效果要远好于产生症状时再行治疗。 一般半年看一次牙医比较好,医生还会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洗牙、涂氟等,来减少牙病的发生。 此外,定期看牙医还可以尽早发现牙排列拥挤、错牙、牙合畸形等问题,及时纠正、矫正和正畸治疗,可以帮助孩子长成一口整齐的牙齿,便于清洁,这也是一口好牙的基础保障和基本前提。 当然,不可否认,经济状况也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毕竟看牙是真的不便宜。因此,国际上口腔保健专家建议增加财政资源的投入用于口腔治疗,以便贫困和低收入家庭获得口腔医疗服务。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医保纳入牙科保健和治疗,如洗牙、补牙、治疗牙周病、牙龈炎等。 相信未来会覆盖更广泛的人群,让更多人享受到定期的口腔保健,和及时的牙科治疗。 ??...??...?尾声愿历尽千帆, 归来仍是少年的你, 一笑一口好牙! ??撰文?李英策划?协和医学杂志图片?网络、创客贴-更多内容请戳-我那条不存在的右腿,居然又痛又痒一款『好药』,别人能用,你能用吗?About药酱一位儿科药师妈妈怀揣着人人都能降低药害事件风险的梦想在这个小小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zz/2367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