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

牙周炎多会引起牙龈出血、牙龈红肿、牙龈萎缩、牙齿敏感怕冷怕热,甚至牙齿松动脱落,影响饮食和生活。由于易复发,难于根治,牙周炎一直被认为是难以治愈的口腔疾病。那么应该如何预防和治疗牙周炎呢?

五年前,我去云南的洱海旅游,在客栈里遇到了一位中医老先生,他告诉我:“现在的人,生活很不规律,有的人不到五十岁,牙病就找上门了,牙齿一痛,就都会选择拔牙,太可惜了。”

那天傍晚,客栈的几个人正在露台上欣赏洱海的美景,我顺手就从口袋里拿出一本《黄帝内经》慢慢研究,这时旁边坐着的一位老先生就说:“《黄帝内经》这本书不简单,年轻人能看也不简单。”

我看过去,原来是一位老先生在说话。老先生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盘炒黄豆,手边也放着一本黄帝内经《素问篇》。老先生边说话边一粒粒的吃黄豆,这让我很是诧异,这老爷子年纪起码快七十岁了,怎么吃得这么痛快?

我们就聊了起来,原来老先生是一位中医大夫,退休了一直在看病,这两个月休息放松一下来云南旅游。

我说,老爷子,我也是刚开始接触中医,看您一把年纪了,吃黄豆也不怕硌坏了牙齿?我妈今年才五十出头,连个硬点的馒头都吃不下,她这十几年来牙齿就没好过,老是牙龈红肿出血,这两年牙齿又松动了,去年才拔掉一颗牙。

中医老先生说,古语有句话说得好,只要把牙养好了,八旬的人也能啃大骨头!

你妈妈是典型的胃火上炎。牙龈属胃经络,如果胃火上涌,最轻的症状就是牙龈红肿出血,久而久之,牙龈就会萎缩,无法稳固牙齿,牙齿自然就会出现松动。

对于很多人来说,拔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我说,那颗松动的牙齿不用拔掉,难道还能有什么办法,牙科医生不是要拔牙吗?

中医老先生从我手中拿过《黄帝内经》,给我看了一遍,然后指着上面的文字说道。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枯。八八则齿发去。”

我有些似懂非懂,好像是关于肾气的。

中医老先生说,这段主要是讲肾气与牙齿的辩证关系,肾养好了牙才能长好。

在中医理论中,肾是一个作用很大的系统,它掌管着人体的先天生长、遗传发育、泌尿免疫等各个方面,肾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整个身体的健

首先,中医认为“龈为胃之络”,人过中年以后,脾胃消化功能减弱,则会淤积形成胃火。胃火过盛就会上行至牙龈,引起口臭、牙龈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等问题。其次,“肾主骨,齿为骨之余”,俗话说“人过四十肾气过半”,当肾气亏虚,牙齿则会出现酸软疼痛、咬合无力、敏感刺疼。若肾气亏虚严重,则会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所以,中医解决牙周炎主要是以“养肾气和祛胃火”为目的。调理并解决“肾气亏虚”和“胃火旺盛”,就能从根本上遏制和预防牙周炎。

牙齿松动,简单地拔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就算把牙都拔光了,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拔牙是一种浪费。

中医老先生说,你母亲得了牙周炎,中医上叫“牙宣”,属于肾气亏虚,胃火旺盛。

相反,我们只需要补肾清胃,清心解毒,牙周炎就会迎刃而解。

我说,那要不要吃药呢?

老先生告诉我,不用喝药,用补肾清胃的中药刷牙就可以。我给你开个药方,方中含有五倍子、骨碎补、寒水石大青盐冰片薄荷等多味中药。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有空时要养成叩齿的习惯,这样有利于牙齿的恢复。

我诧异地问道:“用中药刷牙,以前真的没怎么听说过的。”

先生笑着说,中药刷牙的方法古人称为“揩齿”,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有很多中药刷牙方传承下来。如《兰室秘藏》记载之东垣牢牙散、《严氏济生方》记载之申先生铁瓮方牙药、杨龙九之牢牙散、遗山牢牙散等诸多中药刷牙方传承。使用中药刷牙,既能清洁口腔,还能利用中药去胃火,补肾气的功能,牢牙固齿,解决上火牙痛、牙龈红肿出血、牙齿敏感的问题,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中医治齿法。

我回家以后就按照老先生开的药方让母亲刷牙,没一个月,母亲就觉得嘴里感觉舒服和很多,之前上火的牙龈也没那么肿了,只是偶尔有些出血,上火牙痛的情况也很少再出现。又经过两个月的中药刷牙,母亲说她的牙齿明显变得比之前紧实了,而且不用担心咀嚼食物时的牙疼。最重要的是,以前她连硬一点的东西都不敢吃,但现在,硬一点的饼干都能吃了,莲菜、豆芽、苹果都能吃了,牙好了,吃什么都香,这让母亲相当的高兴……

中药刷牙益处颇多赤宣安本草牙粉道地本草配方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76购买

小故事大道理,中医可以从根本来解决问题更能结合日常生活习惯来解决问题。中药刷牙法据记载自宋朝起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历代有诸多中药刷牙方传承。如东垣的牢牙散、赤宣安等。

使用中药刷牙,益处颇多,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详细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2673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