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协作,医院介入科与口腔科合作成功救治一例罕见颌骨中央性血管瘤伴发大出血患者。昨天《空中门诊》节目邀请江苏省医院介入科主任吕朋华博士走进直播室,通过典型病例展现介入技术优势!          

五十岁的王女士刚开始是左下智齿牙龈区反复发生出血,医院就诊,予以抗炎、止血治疗,未见明显好转。四天医院口腔科拔除了左下智齿,拔牙创随即出现喷射状出血,难以止血,中午时分经送到医院急诊。王女士入院时全身情况差,面色苍白。脉搏次/分、血压50/28mmHg,急诊经一系列检查后,邱建平主任到场指挥并予以紧急处理,经过急诊室众人的努力,终于成功止血,并将王女士收住入院。入院后经过一系列检查,初步判断为下颌骨中央性血管瘤,颌骨中央性血管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不易被早期发现,常具有发病急、症状重、潜在危险性高的特点,且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隐匿性较强,易被忽视。有的患者因拔牙可发生致命性出血,甚至死亡。此病即使诊断明确,医院治疗也较困难,术中极易发生大出血,手术风险极高。邱建平主任组织全科讨论并请介入科吕朋华主任会诊后后决定为患者先施行血管栓塞术暂时性阻断病灶的血管供应后再施行手术刮除。三天后,由介入科吕朋华主任亲自主刀行颈外动脉造影+介入栓塞术,成功阻断了病灶的血管供应。次日邱建平主任为患者施行了下颌骨病灶刮治术。由于阻断效果非常明显,术中出血仅为30ml,成功切除病灶后,手术台上众人终于如释重负。手术进行的非常成功,患者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王女士及其家属在经历过医院医护人员高超的技术和优良的作风大加赞扬,感谢之情溢于言表!介入科吕朋华主任坦言,在救治过这例患者后也使得他们急诊处理能力和对疾病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医院介入科主任吕朋华提醒:由于介入性血管栓塞术具有完全在血管内进行的突出特点,因此手术的针对性很强。手术的目的分为控制出血、术前辅助性栓塞和治疗性栓塞3种。根据治疗中所使用的方法和栓塞材料,手术适应证也可以分为3种,即一些难以控制的急性出血、手术难以控制出血的疾病、不宜进行切除手术的良、恶性病变。例如:1.各种难以控制的非血液病性出血,如颌骨中心性血管瘤的牙龈出血,恶性肿瘤晚期大出血,鼻出血等;2.高血流性血管畸形,如来源于颈外动脉系的蔓状血管瘤,先天性;或创伤性动静脉瘘;3.供血丰富的良性肿瘤,如巨型血管瘤,神经纤维瘤,颈动脉体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静脉球体瘤等;4.恶性肿瘤包绕或侵蚀重要血管,用栓塞加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和减慢肿瘤的生长速度,预防出血。

          

哪些患者不适宜做介入性血管栓塞术?

医院介入科主任吕朋华博士解答:1.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如血管硬化性高血压,糖尿病二期,血液系统疾病等;2.对造影剂过敏的病人;3.高龄体弱或恶液质病人;4.既往做过颈外动脉结扎的病人应慎重选择。

      

江苏省医院介入科,年介入量多台。目前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以及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先后获得省新技术引进二等奖3项,市新技术引进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常规开展的医疗技术:(1)肿瘤性疾病的局部灌注、栓塞、消融治疗:肝癌、肺癌、肾癌、盆腔肿瘤、骨肿瘤以及良性肿瘤如子宫肌瘤、肝血管瘤等。(2)血管阻塞性疾病的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取栓溶栓:急性脑梗死的取栓、溶栓、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四肢动静脉、下腔静脉狭窄、深静脉血栓、肺栓塞、股骨头坏死的介入治疗等。(3)出血性病变的栓塞治疗:咯血、消化道出血、血尿、产后出血、外伤出血、鼻出血、内脏动脉瘤、脑动脉瘤、动静脉畸形、海绵窦瘘等。(4)管腔阻塞的引流、扩张、支架治疗:胆道、食道、、胃肠道、气管、输尿管等。(5)其他:静脉输液港植入、药盒植入、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癌栓的介入治疗;囊肿的抽吸硬化;脓肿的引流;食管瘘、气管瘘的治疗;椎体骨折、转移肿瘤的介入治疗;前列腺增生、脾脏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等。

      

吕朋华,江苏省医院介入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非血管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肿瘤学组副组长;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先后发表SCI论文十篇,中华以及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擅长神经血管介入,各种肿瘤的介入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s/2566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