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雨水多、雨量大,容易造成积水滋生蚊虫。 那么蚊虫与积水有什么关系呢?又与登革热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登革热吧! 传播途径登革热虽然是传染性疾病,但不会通过人传染人。 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东南亚和中国海南省以埃及伊蚊为主;在太平洋岛屿和中国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则以白纹伊蚊为主。雌性伊蚊习惯于白天叮咬吸血。 伊蚊既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亦是登革病毒的储存宿主,伊蚊吸入带登革病毒的血液后,病毒在其唾液腺和神经细胞内复制吸血后10天伊蚊即有传播能力传染期可长达天。 易感人群是不是被蚊子叮咬后会染上登革热? 当然不是 ?在疫区内,所有人都有可能被登革热病毒感染,但登革热病毒更容易感染幼儿和儿童。 ?除此以外,老年人、孕妇、长期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也是易感人群。 ?由于这些人的机体免疫功能相对比较弱,对于各种致病因素的抵抗力较差,一旦被携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虫叮咬,病毒进入体内又不能及时被免疫系统清除,就会患病。 ?在丛林中作业的人群也很容易感染上登革热病毒。他们被蚊虫叮咬的机会更多,虽然个体的免疫功能比较好,但被感染的几率也会相应增加。 总结一下,也就是登革热病毒在以下这些因素中,会更容易传播: 1、季节因素 登革热的患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由于环境比较潮湿,蚊虫繁殖加快,人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增加了,也就更容易感染上疾病。 2、地域因素 在雨水较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发病率一般比较高。特别是在农村、鱼塘,丛林中生活、旅游或者作业的人,更容易患病; 3、个体因素 免疫力越低的人群,抵抗病毒入侵的能力越弱,就越容易被感染。患有糖尿病、严重贫血、肺结核等慢性疾病的人群,免疫功能比较弱,也容易患病。 登革热的症状有哪些人被感染登革热病毒的“花斑蚊”叮咬后,经5-8天的潜伏期后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包括头痛、骨痛、肌肉痛或关节痛),绝大多数病例于发病后3-6天有皮疹出现。严重者会出现皮肤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脑出血等,病情恶化可造成死亡。 潜伏期:3-14天,平均4-7天 传染期: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 隔离期:自发病之日起满5天,并热退24小时。 复课条件:病程超过5天,并热退24小时以上。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01第一招1、要经常性的疏通下水道,地上最好不要出现积水。 2、尽量避免水养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02第二招:杀灭蚊子1.在室外采用超低容量喷雾法或热烟雾剂法 2.室内选用滞留喷洒; 3.蚊香、电热灭蚊片、电蚊拍、瓶装杀虫气雾剂等。 03第三招:预防蚊虫叮咬1.安装防蚊纱窗 2.挂蚊帐 3.穿浅色长袖 4.涂好防蚊药水 5.远离积水等蚊虫孳生地 6.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傍晚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特别提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其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zz/2200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