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特别容易“上火”,比如吃辣、熬夜、情绪烦躁、失眠后都会引起上。轻则尿黄、眼睛红肿。重则口角溃烂、牙痛、咽喉痛等等,实在让人抓狂。

但是,上火不能乱吃药,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上火又可分为“实火”和“虚火”,五脏上也可分为“胃火、肝火、心火、肺火、肾火”这五种,只有对症用药才有效。

是不是感觉很头痛,该如何区分呢?别急,小编就来教你分辨及对症用药。

上火是怎么回事?

在讲各种上火类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看看“上火”在中医里面是是什么解释的。

中医看来,火分虚火和实火,正常人体的阴阳平衡,阴正常而阳过亢为实火。由于阴不足而相对显得阳过亢,称为虚火。而以五脏六腑为纲进行划分,上火主要有胃火、心火、肝火、肺火、肾火五种。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火,怎么鉴别,又该用什么药?

五种上火类型分析

1、胃火

胃实火:口干口苦、牙龈肿痛出血,易发口腔溃疡,大便干硬。

胃虚火:胃灼痛,总觉得口渴,干呕,小便赤黄,大便干结,便秘。

清胃黄连丸——(胃实火)主治:清胃泻火,解毒消肿。用于肺胃火盛所致的口舌生疮,齿龈、咽喉肿痛。

2、肝火

肝实火:双眼红、肿、疼,烦躁易怒,肋部肿痛,口苦,口渴,粪便干燥。

肝虚火:双眼干涩、手脚心发热,烦躁。夜里时有出汗,尤其是后半夜。

龙胆泻肝丸——(肝实火)主治:清肝胆,利湿热。用于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

杞菊地黄丸——(肝虚火)主治:滋肾养肝。用于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迎风流泪,视物昏花。

3、心火

心实火:舌尖发红(记住是舌尖哦),反复口腔溃疡、口干、小便短赤、心烦易怒。

心虚火:口唇、舌尖发红,无舌苔或少舌苔;无口疮、无溃疡;口渴,手脚心有汗,大便干结;失眠,多梦。

常听人说“急得嘴里起泡”,有些口腔疾病,也是从心火来的。

牛黄上清丸——(心实火)主治:清热泻火,散风止痛。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

天王补心丸——(心虚火)主治:滋阴清热,养血安神用于治疗心肾不足、阴亏血少所致的虚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衰疲、梦遗健忘、不耐思虑、大便干燥或口舌生疮等病症。

4、肺火

肺实火:鼻腔干燥,口渴,发热,咳嗽;嗓子疼,有黄痰;长痘,长痤疮;大便干结,小便黄赤。

肺虚火:口渴,干咳,无痰或少痰;皮肤干燥,手心和足心发热;脸红,盗汗,心烦。

清肺抑火丸——(肺实火)主治:清肺止嗽,降火生津。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口鼻生疮,牙齿疼痛,牙根出血,大便干燥,小便赤黄。

养阴清肺丸——(肺虚火)主治:养阴润燥,清肺利咽。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

5、肾火

眩晕耳鸣,失眠健忘,脱发,腰酸疼,咽干口燥,男性容易遗精,女性则有可能导致闭经。

肾为水之源,肾火一般都是由肾阴虚引起的,所以没有实火,都是虚火。要想降肾火,可先滋阴补肾。

六味地黄丸——主治: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

知柏地黄丸——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

对于上火大家都应该了解了。所以,下次再碰到上火,先别急着吃药,分清上火症状再对症用药,这样才有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zl/218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