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 SOPHORAETONKINENSISRADIXETRHIZOMA 来源: 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本品又名广豆根。 全年可采,以秋季采挖者为佳。除去杂质,洗净,干燥。切片生用。 相关名字: 广豆根、苦豆根、山大豆根。 产地: 主产于广西、广东、江西、贵州等地。性状鉴别: 本品根茎呈不规则的结节状,顶端常残存茎基,其下着生根数条。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质坚硬,难折断,断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饮片 呈不规则的类圆形或斜切厚片,外表皮灰棕色至棕褐色,切面皮部浅棕色,木部淡黄色。有豆腥气,味极苦。 性味归经: 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主治病证: 1.咽喉肿痛。 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轻者可单用,如《永类钤方》单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与桔梗、栀子、连翘等药同用,如清凉散(《增补万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麦冬等药,如山豆根汤(《慈幼新书》)。 2.牙龈肿痛。本品苦寒,入胃经,清胃火,故对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均可应用,可单用煎汤漱口,或与石膏、黄连、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用药鉴别: 山豆根与北豆根 性状差异。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根茎长圆柱形,略弯曲,常有分支,长短不等。表面灰棕色至棕褐色,质坚硬不易折断。饮片性状为类圆形薄片周边棕色或棕褐色,质坚硬,有豆腥气,味极苦;北豆根: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其根茎呈细长圆柱形,表面多有弯曲的细根。饮片性状为类圆形厚片,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周边棕黄色至淡棕色,气微味苦。 功效差异。山豆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主治热毒炽盛、火毒蕴结之咽肿、喉痛、喉风、牙龈肿痛等;北豆根: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的之功效。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风湿痛、四肢麻木、肠炎痢疾等。 毒性差异。山豆根:现代研究表明,山豆根所含之苦参碱能作用于大脑,引起痉挛,能麻痹横隔膜和呼吸肌运动神经末梢。北豆根:北豆根主要成分为蝙蝠葛碱,研究发现,对肝脏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受损程度随剂量增大而加重,所致的是轻度损害,毫克以下对肾和肾上腺基本无不良影响。 附药北豆根为防已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dauricumDC.的干燥根茎。切片生用,为北方地区所习用。本品性味苦寒,有小毒。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及风湿痹痛。煎服,3~10g。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下期中药预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可以文章下留言~ 辛,平。归肺经。 清热解毒,利咽,止血。 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大血藤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败酱草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射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y/246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