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前言

  目前,我县夏季降雨集中,洪涝灾害多发,受灾范围广,突发性强,不仅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财产经济损失,也易引发霍乱、甲肝等传染病的爆发流行。为此,县卫生健康委、县疾控中心编印抗洪防病健康教育读本,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灾后常见病的基本知识和预防措施,并掌握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可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自救的意识与能力,确保洪涝灾害之后无大疫,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目录

一、汛期洪水来临前,该怎么?

二、洪水突然来到时,该怎么办?

三、灾后防病

四、水灾后如何对环境进行消毒?

五、水灾后如何灭蝇?

六、水灾后低洼区如何灭鼠?

七、水灾过后如何灭蚊?

八、洪涝灾害中易发疾病的防治

九、意外发生的急救

一、汛期洪水来临前,该怎么做?

  1.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应随时   夏秋季节应密切   2.根据政府防汛预案,做好应对洪涝灾害准备。

  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各地政府都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个人应通过政府网站或大众传播媒介提前熟悉本地区防汛方案和措施,包括隐患灾害点、紧急转移路线图、抗洪救灾机构联络方式等。

  3.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家庭应自备简易救生器材,以备洪水来临来不及撤离时自救和互救使用。

  为了在发生洪涝灾害来不及撤离时自救互救使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应提前储备家用洪涝救生器材,如木盆、木材、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必要时应提前购置救生衣、应急手电、帐篷等,以便在被困时自救或互救使用。

  4.应防备滑坡、泥石流、房屋垮塌等次生灾害。

  除了洪水,在多雨季节,山区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房屋垮塌等次生灾害,山区居民建房应尽量远离山坡和河道,连续降雨时,如发现山体土壤松动、房屋裂痕、河水突然断流或加大等迹象时,应及时撤到安全区域。

  5.保持通讯畅通,方便撤离、呼救使用。

  洪涝灾害中,如被洪水围困,应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救援人员进行联系,最大程度保证获救。为了避免手机进水损坏,可在撤离时可将手机装入防水塑料袋中。

  6.洪涝灾害撤离时应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家庭煤气阀、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易引起煤气爆炸、漏电等事故,应在撤离时及时关闭。

  7.撤离时要听从指挥,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我国各级政府和防汛机构大多都有完善的应急撤离预案,应按照防汛部门的要求撤离,在撤离过程中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沉着冷静、迅速有序、互帮互助、稳妥安全。切忌中途返回、更改路线、惊恐忙乱。撤离后,在没有接到防汛部门指示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返回。

二、洪水突然来到时,该怎么办?

  1.洪水来到时,要迅速向高处转移,来不及转移时,应尽快就近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

  洪水到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屋顶、山坡和大树等高处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如果突遇洪水来不及转移,应按照快速、就近的原则,及时抓住木头、木板等漂浮物,或尽快把身体固定在树木等上,以免被洪水冲走。

  2.如果被洪水包围,应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寻求救援。

  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应尽快拨打当地防汛部门电话、、或与亲朋好友联系求救,夜间用手电或大声呼喊求救,也会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在求援时,应尽量准确报告被困人员情况、方位和险情。

  3.在撤离时应避开高压电线。

  发生洪水时,接近高压电线、电线杆等十分危险,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4.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

  遇洪水威胁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生命财产安全,应迅速就近向高处转移,尽量减少转移时间。在转移过程中,应保持先后顺序和良好秩序,并确保安全。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切记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再设法抢救财物。

  5.当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营救。

  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给予帮助,设法营救。施救前应沉着冷静,全面评估自身能力和水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切忌盲目下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抛掷救生圈、绳索、长杆、木板、塑料泡沫或轮胎等给溺水者,帮助溺水者攀扶上岸。入水施救时,需注意,溺水者情急之下会拼命抓紧或抱紧施救者,影响营救动作,甚至会造成双双殒命的严重后果。一般来说,结伴施救会增加安全性和成功率。

  6.洪涝灾害期间需谨慎驾车,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可在湿滑山路、积水路段、桥下涵洞等处行驶。

  大雨天气建议不要开车上路。在驾驶过程中如遇大雨,应及时把车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带,等雨量减小后再上路。在道路湿滑、泥泞的山路上或湍急的河道上行驶,极易引起车辆侧翻或倾覆。积水路段可能存在路面井盖移位等问题,涉水行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多雨季节,桥下涵洞容易积水,最好绕路行驶,不可强行通过。如果车辆在积水路段或地势低洼处熄火抛锚,应尽快离车,寻求救援。

三、灾后防病

  1.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发生洪涝灾害,政府和防汛部门会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安全饮用水供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饮用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或寄生虫,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也有可能已被动物粪便、有机或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直接饮用非常危险。在因缺水危及生命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必须按照说明书标明的比例,用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动物肉类腐败变质后产生的肉毒素等严重威胁生命,切忌食用。来历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最好深埋处理。扁豆等豆类需炒熟煮透后食用,不可食用发芽的土豆,不可自采野生蘑菇等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

  不要食用受污染的食品,如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不要吃未洗净的瓜果;不吃过期糕点;不吃馊饭菜,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也不要吃;尽量不吃凉菜;不吃霉米面。

  加强对集体食堂、食品原料、食品容器的卫生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食品污染,切断污染途径,不要用非食品包装袋和容器装运直接入口食品。加强餐具的消毒,把洗净的食具放在沸水中,煮沸5分钟。

  也可按1千克冷水加1片或1匙漂白粉精的比例配制消毒水,食具在消毒水中浸泡3分钟即可使用。注意:配制消毒水不能用热水,否则会使漂白粉精中的氯气挥发失效。

  3.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即使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也应注意环境卫生。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集中堆放,避免污染水体。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甲肝、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染血吸虫病的人和动物粪便中含有血吸虫病虫卵,随意排放,有可能引起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4.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下水劳动时,应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

  5.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

  苍蝇是甲肝、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老鼠体内含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等,蚊子是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洪涝灾害中,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应加强杀灭工作。室内可用苍蝇拍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应使用驱蚊驱避剂、蚊帐等防蚊,外出穿长袖衣裤。

  6.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手是人体接触外界环境最多的器官,传染病也极易通过用手触摸食物、揉眼、抠鼻孔等传播,经手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甲肝、痢疾、霍乱、伤寒、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等皮肤黏膜性疾病,以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用香皂、洗手液、流动水正确洗手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共用毛巾、手帕等个人用品会引起皮肤黏膜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要经常消毒,一人一巾。

  7.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严重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8.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而感染。我县大部分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应谨慎接触野外水体,下水生产劳动时应穿戴胶靴、胶手套、胶裤等防护用品或涂抹防护油膏。如已接触疫水但未采取防护措施,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血吸虫病疫区应加强家畜管理,禁止到有螺洲滩放牧。要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排入水体。

  9.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问题解决。

  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

四、水灾后如何对环境进行消毒?

  1.及时修复被洪水淹没的公厕、垃圾收集站点的设施,并进行消毒处理。粪便处理不好,极易污染水源,孳生蝇类。灾民安置点设临时厕所,不随地大小便。粪便消毒采用10份粪水加1份漂白粉,搅拌,2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肠道传染病人的粪便,按5份与漂白粉1份的比例,或加等量生石灰,搅匀2-4小时后,倒在指定地点掩埋。

  2.对清淤后的环境可用-mg/L有效氯溶液(每1公斤水加5g-10g漂白粉,漂白粉有效氯按20%计)喷洒消毒30分钟。

  3.对水灾致死的家畜、家禽等动物尸体要及时清理和掩埋或焚烧。先用5%漂白粉上清液喷雾消毒1-2小时后,装入塑料袋,投入深坑,掩埋地要远离居住地和距水源50m外,挖坑深≥2m,在坑底和动物尸体上层应用漂白粉按20-40克/m2的量处理后覆土掩埋压实。

  4.垃圾消毒: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五、水灾后如何灭蝇?

  大雨过后,苍蝇孳生地因水淹,蝇幼虫大多死亡,但由于水的冲刷使生活垃圾及有机物漂流到各种死角和缝隙处,形成面广、量大的新孳生源地,因此雨后灭蝇应从以下入手:

  1.清除过水后的垃圾死角,彻底消除苍蝇孳生地;

  2.旱厕及时清挖,家庭生活垃圾要注意装袋封存,日产日清,防止散落;

  3.存放的干草、树叶等有机垃圾过水后发酵即可成为苍蝇孳生源,也要及时清除或采取沤肥处理;

  4.成蝇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滞留喷洒或蝇拍捕杀的办法进行杀灭。

六、水灾后低洼区如何灭鼠?

  1.大雨过后低洼区域大量过水,鼠洞被淹没,因大家鼠具有良好的游泳能力,大部分个体存活,少部分病鼠或存活能力差的老鼠被淹死,对于鼠尸要统一挖坑深埋。

  2.存活下来的个体,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变,探索行为加强,破坏性更大,此时可以采用多种措施如鼠夹、粘鼠板、鼠药等单独或同时布放在老鼠经常活动的地方进行杀灭。

  3.切记千万不要使用剧毒鼠药,由于此时多水,剧毒鼠药更易引起难以估计的后果。

  4.灾后清洁环境、堵鼠洞、清除散落的生活垃圾是保证灭鼠效果的关键。

七、水灾过后如何灭蚊?

  1.蚊虫孳生于水中,大雨过后由于雨水的冲刷作用,原孳生地的蚊幼虫被水冲走,短时间内蚊虫的密度可能不升反而会出现下降,但由于雨后空气湿度增高,更适合成蚊叮刺吸血繁殖后代,成蚊吸血频率增高。

  2.雨后各种积水增加,蚊虫孳生地增多,在雨后大约10天左右蚊虫密度将会形成一个高峰期,主要表现在人被叮的次数增加,同时被感染各种蚊媒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俗称大脑炎)、登革热等机会增加。

  3.因此大雨过后灭蚊的关键是消除各种积水,疏通沟渠,主要是房前屋后、院落内的盆罐积水要清除,特别是饮料瓶、矿泉水瓶,量多,面广更应引起注意,再生资源收集点是重点单位。

  4.可采取菊酯类药物如赛克宁稀释50-80倍喷洒的办法防止蚊幼虫孳生。沟渠积水要及时疏通,对于观赏池内积水可及时补充放养鱼类,采取生物防治的办法控制雨后蚊幼虫的孳生。

八、洪涝灾害中易发疾病的防治

  (一)肠道传染病防治

  1.甲型病毒性肝炎

  ◎定义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的甲肝病毒感染者。通过食用被甲肝病人粪便污染的食物和水感染。

  ◎症状甲肝起病急,主要症状是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厌油、白眼球变黄、腹胀、稀便、肝区疼痛等。严重者可出现高热、频繁呕吐、重度乏力甚至昏迷、死亡。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吃干净和煮熟的食物。

  ◆保护水源,消灭苍蝇,不随地大小便。

  ◆对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病人用过的食具要煮沸20分钟后再洗涤,生活用品用1%漂白粉水擦洗,被单、衣物等如不能用开水煮要在日光下多次曝晒。

  ◆管理好病人的粪便和排泄物、垃圾等污物。

  ◆接种甲肝灭活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2.霍乱

  ◎定义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是国际检疫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归为甲类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由被病菌污染的水和食物传播,苍蝇、蟑螂等也会传播霍乱弧菌。

  ◎症状霍乱的典型症状是剧烈的无痛性水样或米汤样腹泻,严重的一天腹泻几十次。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严重的脱水、虛脱甚至死亡。霍乱病人应喝大量淡盐水,并马上就医。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吃干净和煮熟的食物。

  ◆保护水源、管好粪便、消灭苍蝇和蟑螂。

  ◆对病人的粪便、呕吐物和生活用品要严格消毒处理。

  ◆发现病人要及时报告、严格隔离。

  重要提示: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要服抗菌药物进行预防。   3.细菌性痢疾

  ◎定义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症状的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由被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苍蝇也能传播痢疾。

  ◎症状主要症状为发热、腹痛、腹泻呈每天十多次或更多、里急后重(大便后仍有未解完的感觉)、脓血样大便。中毒性菌痢病情凶险,多见于儿童,可表现为高烧、昏迷、抽风、甚至脑水肿和呼吸衰竭,无腹泻症状。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不喝生水,尽量吃煮熟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食物。

  ◆搞好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粪便垃圾及时清理,消灭苍蝇。

  ◆对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彻底治疗。

  4.伤寒

  ◎定义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传染源是伤寒病人和带菌者。通过被污染的食物、水、食具和生活用品传播,苍蝇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症状伤寒起病缓慢,起初只感觉疲惫、头痛,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并持续10-14天,同时伴有听力减退、表情淡漠、神志不清、前胸、上腹可出现少量“玫瑰疹”,肝、脾轻度肿大。重症病人可发生肠穿孔、肠出血等并发症。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不生吃海产品,不吃不新鲜的食品,不喝生水。

  ◆搞好三管一灭,即管水、管粪、管饮食、消灭苍蝇。

  ◆早期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病人或带菌者排出的粪便、呕吐物及分泌物等严格消毒处理。

  ◆普遍进行伤寒疫苗预防接种。

  (二)虫媒传染病防治

  1.流行性乙型脑炎

  ◎定义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蚊子叮咬感染乙脑病毒的家畜后再叮咬人,病毒即侵入人体,使人受感染。儿童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猪为主要传染源,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

  ◎症状乙脑起病急,体温迅速上升到40℃以上,伴剧烈头痛和呕吐、意识障碍、抽搐,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

  ◆猪圈、鸡圈等要经常清扫并喷洒灭蚊药。

  ◆医院诊治,病人应隔离。

  ◆接种疫苗。

  2.疟疾

  ◎定义疟疾是由蚊子传播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俗称“打摆子”。

  ◎传播途径由蚊子叮咬传播。

  ◎症状感染疟疾后,可出现发冷、发抖、恶心、呕吐、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三四个小时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迅速下降。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贫血、衰弱、消瘦、脾脏肿大。

  ◎预防措施

  ◆改善环境卫生,消除蚊子孳生场所。

  ◆改善居住环境,使用蚊帐、蚊香或安装纱窗纱门等驱蚊。

  ◆不在室外露宿,避免蚊虫叮咬。

  ◆及时发现病人、早诊断、早进行正规治疗。

  3.蜱虫病

  ◎定义蜱虫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俗称,多发于春夏季节。

  ◎传播途径主要经蜱叮咬传染,直接接触急性患者的血液、唾液和痰液等也可传染。

  ◎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38℃)伴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等症状,少数病情较重患者可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尽量避免在蜱类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需着长袖衣服,扎紧裤腿,不穿凉鞋;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需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

  ◆生活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的居民,或携带宠物到蜱类生活地区旅行者,应做好居住环境和宠物身上蜱虫的杀灭工作。

  ◆一旦发现有蜱虫已叮咬皮肤,应及时就医。就医不便时,可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其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或用烟头、香头轻烫蜱虫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将蜱虫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再用碘伏或酒精局部消毒。

  (三)鼠媒传染病防治

  1.流行性出血热

  ◎定义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人可通过被携带病毒鼠类排泄物污染的灰尘经呼吸道吸入感染;

  ◆吃了被携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和水可引起感染;

  ◆被鼠类咬伤或破损的皮肤直接接触带病毒鼠类的血液和新鲜排泄物也可引起感染;

  ◆螨类吸了带病毒鼠类的血后又吸人血可引起感染。

  ◎症状患流行性出血热可表现为发冷,高热、剧烈的头疼,腰痛和眼眶痛,发病2~3天后,软腭、眼球结膜等粘膜及腋下、胸部、背部、上肢等部位出现出血点,严重者可出现大片瘀斑甚至鼻出血、咯血、呕血,也出现黑色柏油样大便等。病情严重时,可因休克、大出血、尿毒症或水电解质紊乱而死亡。

  ◎预防措施

  ◆灭鼠防鼠;不吃被鼠咬过的食物或被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

  ◆灭螨防螨:有螨类的泥地用1%~2%敌敌畏喷洒,保持住屋和附近地面整洁干燥。

  ◆加强环境治理,清除住处周围的杂草、灌木;室内物品尽量离地;及时清除粪便、垃圾;保藏好粮食、食品。

  ◆加强个人防护,在疫区作业时,应穿戴防护衣裤,防止皮肤破损:不要在草堆上坐卧、休息;野外住宿时,应选择地势高和干燥的地方。

  ◆及早发现病人、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病人的用品和排泄物要严格消毒处理。

  ◆接种疫苗。

  2.钩端螺旋体病

  ◎定义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传染源是鼠和猪、狗、牛。带菌动物排出的尿液污染水和环境,人接触被污染的水经由皮肤和粘膜感染。

  ◎症状主要症状是发热、全身无力、小腿肌肉酸痛、浅表淋巴结肿大、眼睛发红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脑、肺、肾等器官损伤,并危及生命。病人应及时就医。

  ◎预防措施

  ◆灭鼠,圈猪,猪尿、粪要集中处理。

  ◆注意个人卫生,禁止随地大小便,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靴。

  ◆尽量减少或避免与疫水接触的机会,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

  ◆及早发现病人、早诊断、早治疗、就地治疗。

  ◆病人的粪便和尿液用石灰或漂白粉消毒。

  ◆可接种钩体菌苗,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强力霉素等药物预防发病。

九、意外发生的急救

  1.中暑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接受日光和高温导致的机体热平衡功能紊乱。

  ◆症状有头晕、头痛、乏力、口干、心悸、眼花、恶心、呕吐,大多数病人体温升高,甚至高达40℃以上。严重者出现肌肉颤动,甚至意识障碍、昏迷等。在高温环境从事强体力劳动者因出汗过多,可出现肌肉(尤其是小腿肚子的肌肉)痉挛疼痛。

  ◆发现中暑者,应将其移至通风凉爽的地方平卧,松开衣服,对头部或前胸部做冷敷,给患者喝冷盐水,服人丹、十滴水,涂清凉油。

  ◆应做好个人防护,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或高温环境中劳动。

  ◆工作场所应备有凉开水或淡盐开水等。

  2.溺水的急救

  ◆见到溺水的人应立即设法将其安全地打捞上岸。

  ◆迅速松解其腰带,清除口鼻淤泥、污水,如牙关紧闭,可向“下推下颌使之张口。

  ◆救护者一腿跪下,另腿前屈,将溺水者俯放膝上,呈头低位并不断在背后按压,敲击,使肺内积水排出。

  ◆排水后立即改变患者体位,使其平卧于空气流通处,用纱布将舌牵出,以防阻塞呼吸道,进行人工呼吸。

  ◆在急救的同时,应用最迅速的方法请医生或叫急救车,医院抢救。

  3.触电的急救

  ◆尽快脱离电源,切断电源开关。

  ◆如电源开关不在近处,则可用绝缘物(干燥竹竿、木棍)挑开电线或推开电器。

  ◆抢救者必须保护自己不触电,绝不能直接去拉扯触电者。

  ◆将触电者移至通风处,平卧,松解衣带,保持呼吸通畅。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

  ◆受伤部位应妥善消毒,包扎处理。

  ◆在抢救的同时,医院医院。

  4.胸外心脏按压

  (1)要领:患者平卧于坚硬的表面上,施救者两手重叠,掌根按压在胸骨中下1/3处(两乳间的胸骨体上),两臂伸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两肘关节避免伸屈,从而使按压力量垂直向下;按压频率~次min;按压深度5~6cm(儿童和婴儿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儿童约5cm,婴儿约4cm)。在每一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充分回弹,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成人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为30:2。

(2)按压有效的判断:可触及大动脉搏动;患者口唇、甲床由发绀转红。

  5.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是最及时方便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

  (1)要领:打开气道:一手按前额,另一手食指和中指放于颏部的骨性部分提颏(仰头提法),使患者头尽量后仰,打开气道。清除气道异物。

  (2)通气:将鼻孔捏住,救护者正常吸气后,口对口将气吹入患者肺内,每次吹气时间约1秒,应避免快速、过度通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即胸外心脏按压30次,再口对口呼吸2次。如患者口腔有严重损伤、口腔不能打开或者口对口很难密闭不能通过口通气时,应进行口对鼻通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s/2200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