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是指肝脏恶性肿瘤,在医学临床上,包括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尚不详,目前只能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既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饮食因素的影响。继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形成,如血液、淋巴等。 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 1、乙肝、丙肝与肝硬化 慢性乙肝和慢性丙肝是肝癌最主要的病因,在大多数情况下,肝癌发生在乙肝或丙肝所致的肝硬化之后。 2、脂肪肝和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糖尿病或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诱因。 3、酒精 酒精虽然不是肝癌的直接病因,但其作用类似于催化剂,会增加肝硬化的风险,导致肝癌的形成和发展,是促使乙肝向肝硬化及肝癌转化的最大危险因素。 4、黄曲霉素感染 黄曲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主要存在于发霉的谷物中,具有很强的致癌作用。 5、其他导致肝硬化的病因 其他慢性肝病,如慢性胆道疾病、遗传性或代谢性肝病,均可导致肝硬化,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 二、肝癌的诊断 肝癌一般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液检测、穿刺活检等方法检查出来。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疾病预后。 1、影像学检查 是肝癌比较常用的检查方法,一般需要做B超检查,可以发现肝脏部位有占位性病变或结节。若想进一步确诊还需要通过强化CT或者核磁共振检查,更清晰明确地了解病情状况。 2、血液检测 通常是指检查血液中的肝脏肿瘤标志物,一般常见的是甲胎蛋白以及糖类抗原19-9,如果未在正常范围内,则可怀疑与肝癌有关。 3、穿刺活检 穿刺活检能够确诊肝癌,将活检针经过皮肤穿刺进入肝脏,取出适量肝组织再进行病理学检查。 三、肝癌的“求救信号” 肝脏的血流量很大,血容量也很大,这是因为血液通过两根血管(门静脉和肝动脉)流入肝脏,同时经过另一根血管(肝静脉)流出肝脏。肝脏就像一个储血室,在其他器官需要时可以提供一部分血液。 肝脏作为人体一个重要的脏器,发生了癌变有什么症状呢? 1、疼痛 肝区持续或间断性隐痛、钝痛,多为右上腹或中上腹持续痛。 2、消化系统症状 如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3、出血倾向 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或出现黑便、呕血等消化道出血症状。 4、发热 大多为持续性低热,多为37.5~38℃,个别可达39℃,且使用抗生素无效。 值得警惕的是,当临床症状明显时,肝癌患者的病情可能已进入中、晚期。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体检、注意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就医。 三、肝癌的预防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癌症列为生活方式疾病,肝癌也不例外,我们可以针对它的发病诱因进行预防。 1、定期体检 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与肝脏超声检查相结合,是目前经济实用且有效的早期肝癌筛查方法,对于高危人群,应至少每半年体检一次。 2、合理饮食 少食咸菜等腌制食物,避免食用霉变食物,戒烟戒酒。 3、接种疫苗 乙肝疫苗对于预防乙肝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有一定效果。 4、积极治疗原发病 如肝炎、酒精肝、脂肪肝等 5、戒烟戒酒 酗酒、吸烟的肝癌患者,死亡风险更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戒烟戒酒。 对于已经确诊肝癌的患者,除遵医嘱定期复查外,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运动,有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四、不乐观的肝癌治愈率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治疗是肝癌获得根治的最佳治疗手段。早期的小肝癌通过积极的手术切除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5年生存率达到50%~60%以上,治愈率高。 但是由于肝癌的发生隐匿,疾病发展迅速,机体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肿瘤发生时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 因此,临床上被确诊的肝癌一般都是以中晚期为主,较少可以接受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的最佳治疗措施。 此外,我国众多肝癌均合并有乙肝后肝硬化,其治疗预后差。因此对于肝癌治疗上强调疾病的早期治疗,对于中晚期肝癌虽然采用了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但治疗效果依然较差,5年生存率不足10%。 #关爱肝脏健康#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f/2743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