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肥胖、饮酒、糖尿病或药物等因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超过肝重的5%,称之为脂肪肝。根据脂肪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轻型(含脂肪5%~10%)、中型(含脂肪10%~25%)、重型(含脂肪25%以上)三型,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包括脂肪变性,脂肪肝炎和肝硬化等病理改变。

脂肪肝相当常见,我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达12.5%~35.4%,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肝脏疾病。脂肪肝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大多数由体检查出。很多人如果肝功能正常就不会重视,其实脂肪肝危害的不只是肝脏,而是全身,脂肪肝持续进展危害很大!

脂肪肝的危害有哪些?

1.心血管疾病

脂肪肝会导致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同时心血管疾病又是脂肪肝的首先死亡原因。研究表明,脂肪肝患者5年后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高达5.2%,而正常人群只有1%。

2.糖尿病

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主要靶器官,调控糖、脂和能量的代谢。脂肪肝会加重全身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引起糖代谢紊乱,造成血糖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影响正常的糖代谢。研究发现,脂肪肝患者中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合并糖尿病发病的患者约30~40%。

3.慢性肾病

虽然相对前面两种并发症相对少见,但是脂肪肝同样可诱发慢性肾病。脂肪肝患者不仅可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而且尿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也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脂肪肝严重度的增加,合并发生慢性肾病的风险增高。

4.降低机体免疫力

肝细胞脂肪变性后,肝脏的解毒能力降低。一方面,肝细胞对毒性物质代谢能力降低;另一方面,由于肝脏内免疫细胞功能受损,对由门静脉来源的肠源性内毒素等的降解能力降低。

5.导致肝硬化、肝癌

脂肪肝是肝脏脂代谢失调的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肝脏损伤的致病因素。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进而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硬化继发肝癌的几率较高,一旦肝硬化发展到失代偿期,极易发生肝昏迷、肝腹水、消化道大出血、肝脏功能衰竭、肝肾综合征等。

脂肪肝的症状有哪些?

1、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随疲惫乏力

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如果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嗜酒的人,发现有无原因的疲劳感或长期的食欲不振,就要怀疑脂肪肝的可能。

2、蜘蛛痣

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小到数厘米以上。按压时可褪色,这也是脂肪肝的症状之一。

3、腹痛

患上脂肪肝的患者则会出现右上腹疼痛,或者是中上腹疼痛,压痛的症状,甚至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反跳痛、发热等症状,并且白细胞计数会增高。

4、维生素缺乏症

脂肪肝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具体可以表现为周围神经炎、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角化过度等。少数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

5、内分泌失调

男性表现为乳房发育、睾丸萎缩、生殖功能障碍等,女性则可能出现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等症状。

怎么预防脂肪肝

1、合理的饮食 

应控制高脂肪、高糖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韭菜、豆芽等),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鱼、虾、豆制品等,少吃油炸食物、动物内脏、蛋黄等。脂肪肝患者应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

2、禁酒

对酒精性脂肪肝,戒酒及改善身体营养状况是基本的治疗方法。禁酒和纠正营养不良可使大部分脂肪肝患者的病情减轻。

3、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与脂肪肝有关的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症、肝炎等原发病要积极治疗,以便预防脂肪肝的发生。肥胖者,减重可改善肥胖,并使脂肪肝消退。糖尿病、病毒性肝炎所致脂肪肝患者应以控制血糖、增强免疫、促使脂肪代谢恢复正常为主。

4、已经确诊脂肪肝,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

包括:超声检查、肝功能、血常规、肝脏弹性、血脂、血糖等检查,判断肝脏的健康情况及其他可能的代谢紊乱

脂肪肝可以逆转,治疗脂肪肝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方法,而是坚持下来的决心!放任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时,就很难控制了。所以,治疗脂肪肝要趁早行动!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们的24小时客服热线--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f/2279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