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图片 http://m.39.net/pf/a_6450486.html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李唯亮一位66岁老人因口腔出血不止于凌晨1点来我院急诊。患者近一月来口涎增多、含血,一周前出血加重,医院经胸片排除肺部咯血、五官科排除咽喉出血后,诊断为牙周炎。消炎、止血治疗一周无效,于当天拔除患牙,药棉压迫止血。除去药棉后,口腔出血不止。遂来本院急诊求治。检查发现创口处渗血不止。问既往病史及服药情况,答:无病,未服药。再问是否服用过小剂量阿斯匹林,答:是,已服两年。嘱停服,药棉压迫止血。当天牙龈出血即痊愈。阿斯匹林的发明起源于随处可见的柳树。在中国和西方,人们自古就知道柳树皮具有解热镇痛的神奇功效,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常常将它作为退烧的廉价“良药”,产妇生育时也往往咀嚼柳树皮镇痛。人们一直无法理解柳树皮里究竟含有什么物质,以致于具有这样神奇的功效,直至年,科学家从柳树皮中提炼出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才解开这个千年之谜。年,德国拜耳药厂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阿斯匹林。阿斯匹林一经问世便风靡全球,每年消耗量达吨,成为最常用的药入选金氏世界纪录。其最初的作用是解热、镇痛和抗炎、抗风湿。然而,给阿斯匹林带来殊荣的却是它的新作用。年英国科学家文尼发现阿斯匹林抗血栓形成的机理。于是,阿斯匹林便作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有效地遏止了心脑血管病这个“第一杀手”的肆虐,使欧美等国40年代初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迅速上升的趋势到70年代后期得以显著回降。文尼因此荣获诺贝尔医学奖,阿斯匹林名声大噪。正常人具有生理止血功能,即小的血管损伤后,血小板粘附并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数分钟后出血自行仃止。如果动脉硬化、高脂血症等原因造成这种血凝功能亢进,在正常人脑血管处形成血栓,阻碍血液流通,便是中风(缺血型);如在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造成心肌缺血,则是心肌梗塞。阿斯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经常服用对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预防效果是肯定的。长期、大肆的正面宣传使阿斯匹林深入人心。肠溶、小剂量更使人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是药三分毒”。药物在肠内溶解吸收后可以经胃腺再分泌入胃腔,小剂量同样可以损害抵抗力差的胃粘膜,引起胃病、甚至胃出血;而小剂量已足够引起过敏反应;在抗血栓的同时,人的正常生理止血功能也丧失了,如前面提到的病人,因服用阿斯匹林,牙龈出血久治不愈,拔牙后,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药棉压迫一会儿即可止血,而是出血不止。且该病人在服用阿斯匹林期间的两年中,先后四次拔牙,竟无一次医师嘱咐他停服一周后再拔,原因是牙医们对目前有些人无病也吃阿斯匹林的现状缺乏警觉。造成该病人每次拔牙后都要少量出血几天的悲剧。现在,滥服阿斯匹林的现象已经引起重视。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近日向德国拜耳公司提出上诉,指控该公司声称的“定期服用阿斯匹林有助于民众预防心脏病和中风”缺乏充分依据。为取得和解,拜耳公司同意投资万美元在全球实施消费者教育计划:一.在其刊登的广告中注明“阿斯匹林不适合每个人,服用前,一定要先征询医生的意见”;二.免费向消费者分发题为《阿斯匹林疗法:对你合适吗》的小册子。用以改变人们对阿斯匹林顶礼膜拜的错误心理。
阿斯匹林预防心脏病的功效在年曾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认可。但最近有医学专家指出:阿斯匹林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盲目服用有害无益。美国心脏病专家史塔克说:“目前我们并没有充分掌握阿斯匹林预防心脏病发作的证据,而阿斯匹林的副作用对某些人更有害。阿斯匹林对于因血管闭塞而导致中风的患者来说,长期服用可以改善病况,降低再次中风的概率,使中风死亡率减少一半。但对于因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爆裂的中风病人来说,服后反而会加剧病情。”拜耳药厂承认:“有些人的病情会因服阿斯匹林变得更糟。对于没患心脑血管病的健康民众来说,服用阿斯匹林损害健康的危险性更高”。矫枉不要过其正,任何事情要有“度”。阿斯匹林同其它药物一样是柄双刃剑,知己知彼,权衡利弊,正确应用,必将造福于人;盲目迷信或因噎废食,必将贻害无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2383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