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几大疾患时时刻刻给人们带来烦恼,殊不知只要坚持艾灸,一般就可以消除这些烦恼的,它们是:

慢性咽炎很苦恼,

鼻炎发作吃不消。

牙痛口臭加溃疡,

耳鸣嗡嗡眼疲劳。

人体自有大药在,这个大药指的就是经络和穴位,通过艾灸经络穴位,一般就可以解除各种烦恼了,下面就介绍几种相应的艾灸方法:

一、慢性咽炎的艾灸方法

慢性咽炎一般是指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多发生于成年人,常伴有其他呼吸道疾病。一般有咽部不适感、异物感、烧灼感、干燥感和微痛感等症状。中医认为,邪热伤阴、肺肾阴亏、虚火久灼是慢性咽炎的病因,所以用艾灸调理慢性咽炎的原则一般是滋阴养肺除邪热,在相关穴位艾灸可以滋阴补肾、清润肺气、驱除邪热、从而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慢性咽炎艾灸穴位有:

天突穴、列缺穴、内庭穴、涌泉穴、太溪穴

天突穴:天突穴属任脉,位于咽壁的前面,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在左右胸锁乳突肌之间。艾灸此穴具有宣通肺气、清痰止咳的功效,此穴可以调理咽喉肿痛、慢性咽炎、气喘、咳嗽等。

列缺穴: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此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艾灸列缺穴具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辅助调理慢性咽炎。

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艾灸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用于调理口腔上火、咽喉肿痛非常有效。

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具有上病下治、引火下行、温阳补肾的功效。此穴用于调理口腔上火咽喉肿痛等。

太溪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常言道,肾气足百病消,艾灸太溪穴具有温阳补肾、清热生气的功效。此穴可以调理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症。

二、鼻炎的艾灸方法:

鼻炎有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一般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水肿,经常会出现出现嗅觉下降、头痛、头晕、鼻塞、流鼻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原因有内外之分,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肺、脾、肾等脏器出现虚损,在此情况下如果再加上感受风寒、邪气侵袭等外在因素就会发作。所以用艾灸调理鼻炎的原则一般是强健脏腑、驱除风邪、疏通经脉、活血化瘀、扶正培元,从而改善症状。鼻炎艾灸的穴位有:

迎香穴、风池穴、肺腧穴、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穴、神阙穴、关元穴、印堂穴、上星穴、太阳穴

迎香穴: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此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可通调两经经气,疏泻两经风热,艾灸迎香穴具有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是调理各种颜面疾患的要穴。

风池穴: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颈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艾灸风池穴有平肝熄风、祛风散毒的功效,此穴调理头痛、耳聋、过敏性鼻炎等症。

肺腧穴:肺腧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肺腧穴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此穴调理咳嗽、气喘、鼻塞等症。

三阴交: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直上3吋,按压有一骨头为胫骨,此穴位于胫骨后缘靠近骨边凹陷处。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艾灸三阴交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的功效。

足三里: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艾灸足三里具有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的功效。

合谷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的功效。此穴调理头、面各症如鼻窦炎、头痛、牙痛等症。

神阙穴:神阙穴属任脉,在脐中部,脐中央,肚脐即是本穴。艾灸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温阳益气、补肾健脾的功效。

关元穴:关元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属任脉,是小肠的募穴。艾灸关元穴保健具有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强身健体的功效。

印堂穴:印堂穴属于经外奇穴。此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艾灸印堂穴可以具有明目通鼻,疏风清热,宁心安神的功效。此穴调理头痛,眩晕,失眠,结膜炎,睑缘炎,鼻炎,额窦炎,鼻出血等症。

上星穴:上星穴属督脉,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艾灸上星穴具有熄风清热、宁神通鼻、降浊升清的功效。此穴调理头痛,眩晕,目赤肿痛,迎风流泪,面赤肿,鼻渊,鼻出血,鼻痔,鼻痈等症。

太阳穴: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艾灸太阳穴具有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返老返童的功效。此穴调理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症。

三、牙痛的艾灸方法: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牙痛一般是由于肾虚火旺、胃火炽盛、胃府炽热并沿着足阳明胃经上行至牙齿部位,进而引起牙龈肿烂、牙龈出血等而成,有时伴有口苦口气重等症状。所以用艾灸方法调理牙痛的原则是清胃泻火,祛风散邪、滋阴降火、缓解牙痛。牙痛艾灸的穴位有:

颊车穴、合谷穴、涌泉穴、内庭穴、太冲穴、太溪穴

颊车穴:颊车穴属足阳明胃经。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艾灸颊车穴具有疏通足阳明胃经气血,有利于减轻足阳明胃经郁火所致的牙痛。此穴调理牙痛、腮腺炎、面神经麻痹等症。

合谷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具有祛风散寒、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升清降浊的功效。此穴调理头、面各症如鼻窦炎、头痛、牙痛等症。

涌泉穴: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井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艾灸涌泉穴具有上病下治、引火下行、温阳补肾的功效。

内庭穴: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艾灸内庭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

太冲穴: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艾灸太冲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清肝利胆、通调三焦气机的功效。

太溪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常言道,肾气足百病消,艾灸太溪穴具有温阳补肾、清热生气的功效。此穴可以调理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症。

四、口臭的艾灸方法:

中医认为,口臭多源于心包经积热日久、灼伤血络,或脾胃湿热导致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所致。所以用艾灸方法调理口臭的原理是清热去火。口臭艾灸的穴位有:

劳宫穴、大陵穴、地仓穴

劳宫穴:劳宫穴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属手厥阴心包经穴,为心包经之“荥穴”。艾灸劳宫穴具有清心热、泻肝火、调血润燥、火降热散、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的功效。此穴调理心痛,心悸,癫狂、口疮,口臭等症。

大陵穴: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和原穴,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艾灸大陵穴具有泻火祛湿的功效。此穴调理口臭、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等症。

地仓穴:地仓穴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面部,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艾灸地仓穴具有舒筋活络,活血化瘀的功效。此穴调理口臭、牙痛、湿疹等症。

五、口腔溃疡的艾灸方法:

口腔溃疡,又称为“口疮”,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表浅性溃疡,呈圆形或卵圆形。中医认为,口腔溃疡是由脏腑积热上攻,或气虚、阴虚、虚火上犯,或脾胃虚弱,湿邪阻滞中焦,郁而化热上蒸所致。所以用艾灸方法调理口腔溃疡的原理是清热解毒。口腔溃疡艾灸的穴位有:

合谷穴、承浆穴、大陵穴

合谷穴: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艾灸合谷穴具有祛风散寒、镇静止痛,通经活经,清热解表、升清降浊的功效,可防止外邪传里。此穴调理头、面各症。

承浆穴:承浆穴属任脉,是任脉与足阳明胃经的交会穴,在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艾灸承浆穴具有生津敛液,舒筋活络的功效。此穴调理齿痛,流涎,口舌生疮等症。

大陵穴:大陵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腧穴和原穴,大陵穴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艾灸大陵穴具有泻火祛湿的功效。此穴调理口臭、心痛,心悸,胃痛,呕吐等症。

六、眼睛疲劳的艾灸方法:

眼睛疲劳的诱发原因很多,和天天用电脑、看手机,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电磁辐射、气候干燥、环境污染、营养不平衡等等众多的原因有关,眼睛干涩、模糊、视物不清等都是眼睛疲劳的症状。中医认为,这都是用眼过度使得眼周气血供应不足造成的。所以用艾灸调理眼睛疲劳的原理是疏肝明目、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眼睛疲劳艾灸调理的穴位有:

睛明穴、光明穴、肝腧穴、太冲穴

睛明穴:睛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跷、阳跷五脉交会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艾灸睛明穴具有泄热明目,祛风通络的功效。此穴调理目赤肿痛、视物不清、眼睛疲劳等症。

光明穴:光明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之络穴。艾灸光明穴具有疏肝明目、活络消肿的功效。此穴调理目痛、近视、屈光不正等症。

肝腧穴:肝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肝腧穴具有滋阴养肝、疏肝利胆、降火止痉的功效。此穴调理目赤、迎风流泪、目视不明等症。

太冲穴:太冲穴是人体的一个穴位,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太冲穴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艾灸太冲穴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行气解郁、清肝利胆、通调三焦气机的功效。

七、耳鸣

耳鸣是指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中医认为,耳鸣多是由气血不足、风邪趁虚、随脉入耳、与气相搏、肝胆风火上逆、肾气不足引起的。所以艾灸调理耳鸣的原理是通经活络、熄风降火、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补肾。用艾灸方法耳鸣调理的穴位有:

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翳风穴、肾腧穴、太溪穴、命门穴

耳门穴:耳门穴属手少阳三焦经。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艾灸耳门穴具有开窍聪耳、泄热通络、降浊升清的功效。此穴调理耳鸣、耳聋等症。

听宫穴:听宫穴是手、足少阳和手太阳三经之会,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艾灸听宫穴具有聪耳开窍的功效,此穴调理耳鸣、耳聋等症。

听会穴:听会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耳屏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艾灸听会穴具有清降寒浊、开窍聪耳、通经活络的功效。此穴调理耳鸣、耳聋等症。

翳风穴:翳风穴翳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艾灸翳风穴具有益气补阳、清升浊降的功效,使人神清气爽。此穴调理耳鸣、耳聋、头痛、牙痛等症。

肾腧穴:肾腧穴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属足太阳膀胱经。艾灸肾腧穴具有疏肝利胆、理气明目、补肾益气的功效。

太溪穴: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常言道,肾气足百病消,艾灸太溪穴具有温阳补肾、清热生气的功效。此穴可以调理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症。

命门穴:命门穴在腰部脊柱区,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属督脉。艾灸命门穴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此穴调理遗精、阳痿、腰酸背痛等。

艾灸其实没有很多诀窍,要说有,那就是要坚持、要灸透!

如果您能坚持艾灸,五官健康是必然的:

咽喉舒适歌声亮,

口鼻清新又通畅。

耳聪目明精神爽,

牙好吃啥都会香。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价格是多少
北京市那家医院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1856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