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食谱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191858.html

发热伴你了解多少

小蜱虫传播大疾病—发热伴

夏天到了,这种疾病要当心!

蜱虫出没,当心发热伴

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家户外活动增多,五一假期马上来临,很多小伙伴会投身大自然的怀抱放松身心,森林氧吧、草原、山地丘陵......想想就感觉舒心愉悦。

但是!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还要警惕接触到野生动物或被各种虫叮咬。这个季节正是蜱虫活动频繁的时候,所以一不小心可能会被蜱虫盯上,蜱叮咬后可引起过敏、发炎、瘙痒等危害,症状较轻,但蜱虫的威力不可小觑,可通过叮咬吸血传播病原体使人患病。

目前已知的蜱传疾病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莱姆病、森林脑炎等。而较为流行的蜱传疾病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1、什么是蜱虫?

蜱也叫壁虱,鳖吃,俗称狗鳖、草别子等,呈红褐色或灰褐色,长卵圆形。蜱是不全变态的节肢动物,生活史分“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

卵:蜱的一生只产一次卵,产卵数-个。

幼虫:卵经过2-4周,孵出六肢幼虫,幼虫没有呼吸孔和生殖孔,通过体表呼吸。

若虫:幼虫爬到狗、牛、羊、人等宿主体上吸血,经2-7天,吸饱血后,落到地面,蜕皮变为若虫。若虫有四对肢,有呼吸孔,无生殖孔。

成虫:饥饿的若虫,再次侵袭各种动物,寄生吸血后,再落到地面,7-9天后蜕皮,变为成虫。

蜱没有吸血的时候只有2mm大小,吸血后体积会增大10倍以上,变成有饱满的黄豆大小。

蜱虫通常出没在森林、灌木丛、草丛等,当人或动物经过,它就用前足抓住未来宿主,搭乘顺风餐车,去完成自己的生活史。

2、什么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虫病)?

发热伴,全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是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厌食、乏力、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传染病。

发热伴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发病人群主要为农民,工作、生活靠近山区、林地的居民、劳动者及旅游者等。4-10月为发热伴发病的高发季节。

3、发热伴有哪些临床表现?

发热伴的潜伏期一般为1-2周,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乏力、腹泻、恶心、呕吐、牙龈出血、鼻出血等。少数患者可出现休克、呼吸衰竭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

4、怎么才能避免被蜱虫叮咬?

蜱虫叮咬一般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

为避免被蜱虫叮咬

注意:家里的宠物狗外出或者从林区回来后容易被蜱叮咬或携带蜱,去草地、灌木丛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护,提前给狗狗喷洒驱虫水。

户外运动回来,检查是否有蜱,并及时清除。

但总有漏网之蜱,记得定期给宠物驱虫。

5、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办?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生拉硬拽,强行拔除,要到医疗机构用镊子夹住蜱的头部,去除身上的蜱虫,否则蜱虫的头部容易留在体内引起发炎或瘙痒,也可用酒精涂在蜱的头部或在蜱旁点燃烟头、蚊香烤它,数分钟后蜱虫就自行松口,或用凡士林、液体石蜡涂在蜱虫的头部,使其窒息,然后用镊子轻轻把蜱拉出。取出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

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暴露史,以便及早诊断,对症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y/2671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