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普小今《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口腔》周刊针对大众开设的口腔健康教育平台“牙缝”,又称“牙间隙”,顾名思义,即相邻两颗牙齿之间的缝隙。常用的口腔保健措施如刷牙、漱口等,想必大家都已明晰,但有多少人日常会做到清洁牙间隙呢?最近美国的研究指出,每日规律进行牙间隙清洁的成年人,口腔健康评分更高,牙龈炎发生更少。该研究题目为InterdentalCleaningandOralHealthStatusinanAdultCohort,to,5月28日发表在《牙科学研究杂志》(JDentRes)。最新研究该研究汇总了-年间例以及-年间例成年人群资料,分析每周牙间隙清洁频率与口腔健康评分、拔牙、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牙槽骨丧失等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每周牙间隙清洁≥7次者,口腔健康评分显著升高,且牙龈出血的发生率降低了38%。此外,年龄大、社会经济地位低、糖尿病、吸烟均与口腔健康状况差有关。如今存在牙龈出血、牙龈炎症、牙龈萎缩、牙缝增大、经常塞牙的人不在少数,这些人的牙间隙已经失去了正常形态,因而相继发生各种不良口腔问题,影响生活质量,也影响心情。正常牙间隙的形态相邻两颗牙的牙冠邻面恰好紧密地相互接触,称为“接触点”或“接触区”。良好的邻面接触关系可以防止食物嵌塞,维护龈乳头和牙槽突的健康。(图片来自网络)牙间隙很容易积存菌斑和软垢,引发牙龈炎症、退缩,牙间隙增大。 (图片来自网络) 牙间隙与食物嵌塞当邻牙之间丧失了正常牙间隙,就会容易发生食物嵌塞。食物嵌塞可以分为垂直性嵌塞和水平性嵌塞。垂直性嵌塞多发生在彼此出现缝隙(尤其是窄缝)的牙齿之间,即没有了“接触区”,食物从垂直方向挤入缝隙。常见原因为龋坏、牙缺失、牙周病致牙松动等。水平性嵌塞多发生在牙周炎患者龈乳头退缩的牙齿之间,食物从水平方向被压入空隙。(图片来自人卫《牙周病学》第4版: 左为垂直性嵌塞,右为水平性嵌塞) 食物嵌塞日久会引发牙龈和牙周炎症加剧,后果严重。牙间隙清洁的方法 1.牙线:建议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线棒清洁牙缝,牙线可以通过正常邻牙之间的“接触区”,实现邻面间隙或龈乳头处的清洁。你会发现,牙线带出来的东西总是臭臭的,是不是很应该清洁干净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f/2210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