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中国需要继续改革的央行而非"看守央行"

随着“两会”接近尾声,各财金要职的归属也逐渐明朗。最引人注目确当为央行行长1职,市场广泛传闻,现任央行行长周小川将以政协副主席身份留任该职。  去年“10八大”结束后,因落选中央委员,外界普遍预计,已执掌中国央行十年的周小川可能将在今年“两会”后退休。但最近中国财金方面的高层都已暗示,中央希望周小川继续留任一段时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的看法颇具有代表性,她认为,周小川连任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央行前顾问余永定也称,鉴于周小川的全球知名度,目前他作为央行行长是无人能替换的。  安邦的智库学者支持周小川行长的留任。作为央行行长,并没有严格的任期限制,前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便经历了4任美国总统,执掌美联储近20年。周小川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称职的央行行长,在任内推动了全方位的金融改革,方兴未艾之际,的确不太适合临阵换将。金融系统、汇率机制和资本项目改革都在继续,短时间之内,中国很难寻觅到另外一名合适的央行行长来总白癜风能不能完全治好揽金融大局。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认为,中国的央行行长其实没必要随政治周期调解。格林斯潘能干到近80岁,周小川行长再多做一任又有何妨?  根据当前最流行的说法,周小川行长将再留任两年。在这两年中,央行需要继续推动各项金融改革,并完成行长职责的交接把接力棒传递给下一任。如果传闻属实,这两年在某种程度上可算作过渡期,而以安稳过渡为目标的央行则会带有一定的“看守”色采有可能把职务交接放到首位,而非市场所期待的各项金融改革的深化。  我们其实不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出现,实际上,中国也不需要“看守央行”。周小川行长如果留任,除稳定现有的金融政策和金融系统,更重要的是要推动已有的金融改革。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在国际上,各主要经济体争相量化,推出无限期宽松政策;在国内,也面临着通胀压力与市场开放问题。要在复杂的环境下掌控好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未来的政策方向应该是此前央行管理层所构成的共鸣“管住货币,放松市场”。  过去多年,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货币政策则首先要服务于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这类格局下,中国的货币供应不能不采取“大水漫灌”式的投放,但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却不高,尤其是在微观金融市场,存在诸多阻塞,如融资体系不顺畅,基层的民营经济学的融资基本与国有银行的信贷绝缘,而民间资本弄金融又遭到颇多限制,小贷、村镇银行都不容易进入,只能玩地下经济。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创新不够,1弄创新,就担心风险监管层的担心来自于两块阴影:1是20世纪末的债转股剥离银行坏账,2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面向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与发展需要在多重束缚条件下找到平衡之道,远非“看守央行”所能胜任,如果抱着“维稳”的心态应对,可能将使后继者更难打开局面,令改革半途而废。  在掌控改革与发展的平衡上,周小川行长在过去十年间做的还是比较到位的。最典型的是对通货膨胀的严控,没有让中国步入恶性通胀的骗局许多其他发展中国家,比犹如属“金砖”行列的印度与巴西,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承受了两位数的通胀。在2004年、2008年和2011年,中国一样面临通货膨胀问题,周小川每一次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限制银行贷款的增长。虽然没法将利率上调至与国内物价稳定相一致的水平,但中国央行采取了大力度的量化束缚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类的举措,事后看,比较实用而有效地束缚住了通胀的进一步抬升。虽然中国央行的独立性有限,中国的重大金融政策必须获得中央的首肯,但央行行长仍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未来,中国的金融政策仍面临复杂的局面。今年下半年的物价上涨情势便可能不太乐观。中国过往的增长路径一直很简单,不计本钱地推动经济增长,再想方想法“软着陆”。周小川在总结新世纪以来中国货币政策主要特点时表示,中国经济具有“转轨”特点,需要更加关注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并始终把防范通胀风险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也正是这类坚持防范通胀风险的做法,才为中国经济迎来了稳定的黄金发展期。这也是他为后继者留下的重要财富。  周小川行长若能终究留任,将释放出积极信号。中国央行若想继续有所作为,只有继续推动更大的金融改革才有可能实现。白癜风最好医院中国需要一个继续改革的央行,而不需要一个“看守央行”。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88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