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茹是中医药材,是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或淡竹的茎秆的干燥中间层。全年均可采制,取新鲜茎,除去外皮,将稍带绿色的中间层刮成丝条,或削成薄片,捆扎成束,阴干。前者称“散竹茹”,后者称“齐竹茹”。性味性微寒,味甘。功能主治: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烦热呕吐、惊悸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见血止血,这是下下策。很多宣称可以治疗牙龈出血的牙膏都是直接止血的,简单粗暴,治标不治本。这边止血了,出血的原因没有解除,过几天又出血了。 牙龈出血基本上与脾胃有关,一个是虚症,就是脾虚,脾统血,脾虚不统血,血就会渗透出来,这个时候用归脾丸就可。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胃火上攻到牙龈,因为牙龈这个位置归胃经所管,经常吃辛辣的人胃火会上攻牙龈,这个火会让血沸腾,让血躁动,让血不走自己的道,跑到外面来了,叫做血热妄行。 竹茹,可以凉胃经,清胃火,让胃气往下走,让胃火往下降,从而让血安静归经,自然就不会牙龈出血了。 如果你也经常牙龈出血,吃了归脾丸不管用,建议用竹茹泡茶喝试试。 竹茹可以退烧,特别适合痰多的人发烧时用 竹茹退烧用的就是竹茹凉降的作用,痰多会化热,热到一定程度会发烧,这个时候不仅要清热还有化痰,竹茹既可以清热又可以化痰。分享一个方子,那就是退烧奇方,几乎用过的人都说好,基本上喝一天就好了。这个方子就三味药,其中一味就是竹茹。 甘,微寒。入肺、胃、胆经。 清热止呕,涤痰开郁。 1.涤痰开郁:①用于胆虚痰热郁结、烦闷不宁、不得眠等证,可与枳实、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生姜同用,如温胆汤。②用于中风痰迷心窍、舌强不能言,可与胆星、菖蒲、茯苓、半夏、橘红、枳实、人参、甘草、生姜同用,如涤痰汤。 2.清热止呕:①用于湿热呕吐,可与黄连、半夏、陈皮同用,如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②用于胃虚热所致的呕吐或哕逆,可与橘皮、党参、甘草、生姜、大枣同用。 3.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心烦意乱,可用竹叶、石膏加竹茹、芦根。 竹茹与半夏,二药均有化痰、止呕、安神作用,对于胆虚痰热郁结所致的烦闷不宁、头晕目眩、反胃呕哕之证,常相互为用,以协同化痰、安神、止呕作用。然竹茹性凉而润,偏治热痰及胃热呕哕,并善以宁神开郁除烦,凡痰热郁结所致的心神不宁及产后虚烦头痛、心中闷乱不解者,用之最好。半夏辛温性燥,偏治寒痰湿痰及痰饮所致的呕哕,并善长辛开苦降,散结消痞,对于痰湿郁留心下所致的痞坚不舒、饮食不下以及泛恶呕吐者,用之最佳。
1.用於痰热咳喘。竹茹性寒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常配半夏、黄芩等,如《沉氏尊生书》竹沥达痰丸。 2.用於中风痰迷、惊癎癫狂等症。 竹茹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口噤《千金方》以竹茹配姜汁饮之;治小儿惊风,常配胆南星、牛黄等同用;近年治乙脑、流脑之高热昏迷、痰壅、呕吐,以竹茹频饮。 1.配半夏,一寒一热,健脾燥湿,和胃止呕力彰,主治脾胃不和,胃气上逆,以致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2.配枳实,和胃降逆,清热止呕,消积化痰,宽中利膈之力增强,主治胃热痰盛,胃气上逆,恶心呕吐,胸脘满闷等症。 3.配陈皮,一温一寒,温清相济,和胃降逆,除胃中寒热甚妙,主治脾胃虚弱,气机不调,寒热错杂,脘腹胀满,恶心呕吐,呃逆等症。 4.配生姜,一寒一温,具和胃止呕,调中降逆之功,主治寒热互结,胃气上逆之呕呃不止。 5.配黄连:竹茹入胆,黄连入心,心胆并治,可收清心胆,化痰浊之功。 6.配石斛,共奏清胃热,养胃阴,和胃气,降呕逆之功,清中有补,补中有清,用于治疗胃阴不足,胃虚有热,气失和降所致的饥而不食,反复呕吐,或干呕不止,口干烦渴等;对于妇女妊娠恶阻,胃气受胎热上扰而见的恶心呕吐,也宜用之。 胃寒呕吐及感寒挟食作呕者忌用。 内服:临床常用量5~10克,入煎剂。一般祛痰多生用,止呕多用姜汁炒用。本品善于涤痰止呕,清热除烦,适用于痰热咳嗽、胃热呕哕、呃逆烦躁等证,兼可凉血安胎,用于胎动不安,是一味治胃热胃虚呕逆的良药。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往期回顾 每天吃一个鸡蛋补铁,和吃红肉补铁,哪个效果好? 苹果煮熟后,营养元素会流失? 沙棘:靠水果养生?这个小果子有多厉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2558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