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测版1、下列对半牙切除术的正确解释是A、若某一根病变已严重,另一根尚好,则可行半牙切除术,将严重的一半连冠带根一起摘除,保留另一半侧B、下颌磨牙当根分叉区病变较重而近、远中根分别还有一定的支持组织时,可行半牙切除术,将患牙分割为近中和远中两个“单根牙”,然后分别做冠或做连冠修复C、若多根牙仅有一个根病变较重,有深牙周袋和骨吸收,另一或两个根病情较轻,且患牙尚不太松动,可行半牙切除术D、对于骨质破坏较多,牙龈有退缩,术后难以完全覆盖分叉区者,可行半牙切除术E、对骨质破坏较轻,根柱较长,牙龈能充分覆盖根分叉开口处的下颌磨牙Ⅱ度病变,可行半牙切除术2、对于Ⅲ度和Ⅳ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目的是A、争取有一定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B、在基础治疗后,行翻瓣手术消除牙周袋,以利于菌斑控制C、使根分叉区充分暴露,以利菌斑控制D、骨质破坏较多可行根向复位瓣手术和骨成形术E、骨质破坏较轻可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3、若牙周袋较浅,牙槽骨的外形尚佳,做龈下刮治使牙周袋变浅即可,此种做法适合哪种程度的根分叉病变A、Ⅰ度病变B、Ⅱ度病变C、Ⅲ度病变D、Ⅳ度病变E、Ⅴ度病变4、不属于根分叉区病变的治疗目标的是A、清除根分叉病变区内牙根面上的牙石B、通过手术等方法形成有利于患者进行菌斑控制的局部外形C、早期病变尽量争取一定的牙周组织再生D、消炎止痛,防止感染扩散,引流脓液E、通过一些手段清除根分叉区的菌斑,并控制炎症5、根分叉病变的主要病因是A、咬合创伤B、根柱过长C、龋病D、磨牙症E、菌斑6、冠缘放在龈下时,冠缘距龈沟底应至少为A、1mmB、1.5mmC、1.8mmD、2mmE、2.5mm7、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中,除外A、牙齿松动B、牙龈肿胀C、牙龈炎症D、牙龈退缩E、牙槽嵴顶吸收8、前牙因美观需要考虑将冠缘放到龈下,应遵循的原则是A、前牙美观原则B、利于清洁C、修复体密合D、少量磨除牙体组织E、不侵犯生物学宽度9、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多久开始进行修复治疗A、1~2周B、2~3周C、4~6周D、6~7周E、7~8周10、关于冠延长术手术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翻瓣术结合骨切除术B、切除部分牙龈和牙槽骨C、只切除牙龈不切除牙槽骨D、牙根过短不能做冠延长术E、牙折达到龈下,影响修复者需做冠延长术病例摘要女,23岁。主诉:牙龈出血10天。现病史:10天前右下后牙开始牙龈出血,溢脓,吃饭时有食物嵌塞,牙龈发红,牙间隙变大。牙遇冷、热不适。1年前左上后牙因残根拔除后,已行活动义齿修复。既住史:否认全身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检查:牙石(+)~(++),全口牙龈红肿,牙龈退缩2mm~3mm,探诊出血,溢脓,探诊深度4mm~5mm,附着丧失2~3mm,X线片显示双侧下颌6为弧形吸收。左上6缺失,牙槽嵴丰满,活动义齿修复,固位差。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1-5:ACADE6-10:AAECC1、下列对半牙切除术的正确解释是A、若某一根病变已严重,另一根尚好,则可行半牙切除术,将严重的一半连冠带根一起摘除,保留另一半侧B、下颌磨牙当根分叉区病变较重而近、远中根分别还有一定的支持组织时,可行半牙切除术,将患牙分割为近中和远中两个“单根牙”,然后分别做冠或做连冠修复C、若多根牙仅有一个根病变较重,有深牙周袋和骨吸收,另一或两个根病情较轻,且患牙尚不太松动,可行半牙切除术D、对于骨质破坏较多,牙龈有退缩,术后难以完全覆盖分叉区者,可行半牙切除术E、对骨质破坏较轻,根柱较长,牙龈能充分覆盖根分叉开口处的下颌磨牙Ⅱ度病变,可行半牙切除术A若某一根病变已严重,另一根尚好,则可行半牙切除术,将严重的一半连冠带根一起摘除,保留另一半侧。2、对于Ⅲ度和Ⅳ度根分叉病变的治疗目的是A、争取有一定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B、在基础治疗后,行翻瓣手术消除牙周袋,以利于菌斑控制C、使根分叉区充分暴露,以利菌斑控制D、骨质破坏较多可行根向复位瓣手术和骨成形术E、骨质破坏较轻可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CⅢ度和Ⅳ度根分叉病变治疗目的是使根分叉区充分暴露,以利菌斑控制。3、若牙周袋较浅,牙槽骨的外形尚佳,做龈下刮治使牙周袋变浅即可,此种做法适合哪种程度的根分叉病变A、Ⅰ度病变B、Ⅱ度病变C、Ⅲ度病变D、Ⅳ度病变E、Ⅴ度病变AⅠ度病变:若牙周袋较浅,牙槽骨的外形尚佳,做龈下刮治使牙周袋变浅即可。若袋较深,牙槽骨不符合生理外形,应在基础治疗后,行翻瓣手术消除牙周袋和修整骨外形,以利于菌斑控制。4、不属于根分叉区病变的治疗目标的是A、清除根分叉病变区内牙根面上的牙石B、通过手术等方法形成有利于患者进行菌斑控制的局部外形C、早期病变尽量争取一定的牙周组织再生D、消炎止痛,防止感染扩散,引流脓液E、通过一些手段清除根分叉区的菌斑,并控制炎症D根分叉区病变的治疗目标有三点:①清除根分叉病变区内牙根面上的牙石、菌斑,控制炎症;②通过手术等方法,形成一个有利于患者自我控制菌斑并长期保持疗效的局部解剖外形,阻止病变加重;③对早期病变,争取有一定程度的牙周组织再生,这方面尚有一定难度。5、根分叉病变的主要病因是A、咬合创伤B、根柱过长C、龋病D、磨牙症E、菌斑E根分叉病变是指牙周炎的病变波及多根牙的根分叉区,在该处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破坏,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牙周炎。下颌第一磨牙的发生率最高,上颌前磨牙最低。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本病是牙周炎向深部发展的一个阶段,菌斑微生物是其主要病因。只是由于根分叉区一旦暴露,该处的菌斑控制和牙石的清除十分困难,使病变加速或加重发展,不易控制。6、冠缘放在龈下时,冠缘距龈沟底应至少为A、1mmB、1.5mmC、1.8mmD、2mmE、2.5mmA当必须将冠缘放在龈下时,不应超过龈沟深度的1/2(健康的龈沟一般为2mm),冠缘距龈沟底至少1mm,不得延伸至沟底,且必须与牙面高度密合。7、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中,除外A、牙齿松动B、牙龈肿胀C、牙龈炎症D、牙龈退缩E、牙槽嵴顶吸收A牙槽骨吸收过多会造成牙体松动,而修复体放到龈下过多,并不是引起牙齿松动的原因。如果将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两种不良反应:①组织为避让冠缘的激惹而发生牙槽嵴顶吸收和牙龈退缩;②牙龈发生炎症和肿胀。8、前牙因美观需要考虑将冠缘放到龈下,应遵循的原则是A、前牙美观原则B、利于清洁C、修复体密合D、少量磨除牙体组织E、不侵犯生物学宽度E只有在前牙因美观需要或龋坏已达龈下,或牙冠较短需增加固位等情况下,才考虑将冠缘放到龈下,但应遵循“不侵犯生物学宽度”的原则。如果将修复体放到龈缘以下过多,可能出现两种不良反应:①组织为避让冠缘的激惹而发生牙槽嵴顶吸收和牙龈退缩;②牙龈发生炎症和肿胀。9、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多久开始进行修复治疗A、1~2周B、2~3周C、4~6周D、6~7周E、7~8周C修复治疗一般在基础治疗结束后4~6周开始,牙周手术后则可能更长些。10、关于冠延长术手术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翻瓣术结合骨切除术B、切除部分牙龈和牙槽骨C、只切除牙龈不切除牙槽骨D、牙根过短不能做冠延长术E、牙折达到龈下,影响修复者需做冠延长术C冠延长术适用于牙体折裂,并影响修复或者治疗的情况。其手术中需要进行翻瓣,并除去被切除的牙龈,暴露根面或牙根断面以及骨修整,切除部分支持骨,使骨嵴高度位置能满足术后生物学宽度的需要,骨嵴顶需降至牙断缘根方至少3mm处。在骨修整时,还需注意使该处的骨嵴高度与其他部位及邻牙的骨嵴逐渐移行,避免明显的悬殊,从而在术后获得良好的牙龈外形。病历摘要女,23岁。主诉:牙龈出血10天。现病史:10天前右下后牙开始牙龈出血,溢脓,吃饭时有食物嵌塞,牙龈发红,牙间隙变大。牙遇冷、热不适。1年前左上后牙因残根拔除后,已行活动义齿修复。既住史:否认全身疾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检查:牙石(+)~(++),全口牙龈红肿,牙龈退缩2mm~3mm,探诊出血,溢脓,探诊深度4mm~5mm,附着丧失2~3mm,X线片显示双侧下颌6为弧形吸收。左上6缺失,牙槽嵴丰满,活动义齿修复,固位差。1.主诉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和鉴别诊断。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和诊断依据。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1.主诉疾病的诊断:侵袭性牙周炎。(解析:其发生在全身健康的年轻人,疾病进展快速、有家族聚集性的一类牙周炎。)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l)患者年轻,年龄不超过35岁。(2)无明显全身疾病。(3)牙周袋形成和有附着丧失,牙周组织破坏程度和局部刺激量都不一致。(4)X线片显示双侧下颌6为弧形吸收。主诉疾病的鉴别诊断:慢性龈炎:有牙龈炎症表现,但无附着丧失和牙槽骨的吸收。2.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上颌牙列缺损。非主诉疾病的诊断依据:左上6缺失。3.主诉疾病的治疗原则:(1)口腔卫生指导。(2)牙周刮治和根面平整。(3)牙周维护治疗。4.全口其他疾病的治疗设计:左上6修复治疗(种植修复、固定修复。)如对题目答案有疑问欢迎到QQ群或讨论互助执业/考研题全解析、助理题全解析、主治题全解析、北医/人卫口腔主观题,纸质、电子版、Anki卡牌,人卫新教材、执医、口腔专业英语网课,如需购买请到QQ群咨询当天值班小助理距考研初试(12.26)还有2天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hl/225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