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特别是“三高”人群,医生建议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能预防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病血栓形成,阻止心绞痛、心梗、中风等的发生。

目前,公认低剂量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能起到预防各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但随着低剂量阿司匹林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且多为长期服用,甚至终生应用,其不良反应亦较常见,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抗栓神药。

图1早期的阿司匹林广告

一、阿司匹林的抗血栓作用

阿司匹林是最早被应用于抗栓治疗的抗血小板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已经被确立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二期预防的经典用药。

大家都知道,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某种原因(如植入心脏支架、塔桥或者消融手术)造成的血管内皮的轻微损伤,都会引起血小板聚集和胶原蛋白交联,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发冠心病、心梗、脑中风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而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是目前最有效的抗血小板治疗药物;但阿司匹林也可损伤消化道粘膜,导致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有统计显示:平均每例接受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者会有1例出现呕血的情况;

而每例接受阿司匹林抗栓治疗者会减少19例严重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因此,对于那些需要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的人来讲,面对的不是要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对抗血栓形成的问题,而是要尽量避免阿司匹林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的问题。

图2阿司匹林的作用机理

二、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1、消化道损伤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口服阿司匹林对消化道黏膜有直接剌激作用,可引起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厌食、胃痛、恶心、呕吐、腹泻、呕血、黑便等。

消化道黏膜糜烂、溃疡、威胁生命的消化道出血及穿孔,以及较少见的肠狭窄等。

出血症状包括:呕出鲜红血(上消化道出血)、呕血呈暗红色(上消化道出血减缓或停止)以及黑便等。

2、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可引起皮下出血,患者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由于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会使手术出血风险加大。这些应引起广泛的重视。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能引起中毒,使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等症状。

4、孕妇在怀孕3个月内服用阿司匹林,可致胎儿发育异常,之后长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出血的危险,故分娩前2~3周应禁用。

三、如何预防消化道出血?

据《抗血小板药物消化道损伤的预防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们提出了以下措施可供大家借鉴:

1、识别高危人群:

首先、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长期使用阿司匹林的剂量不要超过mg/天;

其次、是发生过消化道溃疡出血的人,其危险性会增加13倍;

还有,就是那些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的人,吸烟者和饮酒者;

最后、就是那些服用其他镇痛抗炎药、激素、其他抗血小板药,如氯吡格雷、其他抗凝药、如法华林、螺内酯和抗抑郁药的人;

高卫人群在服用过程中,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by/2345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