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在网上发求助帖,说:她的家中有艾滋病感染者,经常牙龈出血;她的女儿正在出牙期,经常口腔溃疡。 她女儿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常吃大人咬过的食物。 这位妈妈,很想提醒那位艾滋病感染者注意一下,碍于面子又不敢说;但是如果不说吧,又担心自己女儿的安全。 她感到左右为难! 担心伤艾滋病感染者的面子,一方面体现了她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尊重和宽容;另外一个方面,可能也是害怕激怒对方,对自己和孩子更不利。 01理论上的风险 我们来讨论一下她说的这种情况下,小孩有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 理论上,含有艾滋病毒(HIV)的血液、体液或者其他分泌物,接触到健康人的新鲜伤口后,HIV可能在伤口的血管破损处,被局部的吞噬细胞所吞噬,从而被带入血液循环而感染。 进入血液循环后的艾滋病毒,首先在淋巴细胞里面完成复制新的病毒,释放出来再感染其他的淋巴细胞,也就是细胞膜的表面有CD4分子表达的细胞(又叫CD4+T淋巴细胞,就是艾滋病人习惯说的“小四”)。 然后,艾滋病毒一传十、十传百,以这样的方式再感染更多的细胞。 CD4+T淋巴细胞很重要,是人体防御病原体感染的防线。 随着“小四”一点一点的被破坏,人体免疫力逐渐下降,最后导致免疫力缺陷,成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名称的来源),就无法抵抗和消灭外来侵入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很容易得各种各样的感染性疾病,比如说肺孢子菌肺炎之类的普通人不容易得的感染性疾病,也叫机会性感染。 02艾滋病传染的条件 这位朋友担心的问题是,会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造成艾滋病的传染,这个不好说,或者说不能太绝对地下结论。 日常接触会不会传染,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艾滋病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或者唾液里面有没有病毒,也就是它的传染性怎么样。 如果患者经过了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HIVRNA)已经降到最低水平,一般来说是不具备传染性的,特别是这种普通的生活接触,很难感染别人。 如果没有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很高,那么他的血液和其他的一些体液(分泌物、胸水、腹水等)里面,可能有比较高的病毒载量,传染性强。 但是,唾液里面一般少有病毒,如果患者本身没有很多血液混入唾液中的话,里面的病毒量不是很高的。 艾滋病人咬过的东西,最多留下一些唾液或牙龈上的血丝,里面的病毒量一般不会很高的,病毒致病活力可能也不会强,加上即使有病毒也被唾液所稀释,只存在理论上传播的可能性。 2、是不是艾滋病感染者刚出的血液,马上接触了别人的新鲜伤口。 如果出血的时间久了,上面的艾滋病毒一般来说也会灭活的,因为病毒需要在活的人体环境中才能生存。病毒是一种寄生的生物,需要在活的细胞里面,才能够生存并进一步复制。 所以,如果一个艾滋病人,咬过了一个苹果,或者其他的一些食物,第二天小孩子接触到,时间这么久了,即使原来有病毒也灭活了,那是没有问题的。 3、小孩子虽有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考虑人在吃东西的时候,不太可能将食物表面残留的别人的唾液,往溃疡面或者牙龈出血的伤口上蹭,加上本身可能艾滋病毒也只是微量;而在咀嚼食物的过程中,有大量的唾液接触,并把唾液停留在伤口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所以,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能性。 4、艾滋病毒吞入胃,胃酸会杀灭病毒的,一般不会造成感染,目前也没有资料表明艾滋病能通过消化道的途径传染。 03理论上的可能会实现吗? 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理论上的可能性会实现吗? 从大概率的事件来看,普通的这种行为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有一些微小的概率,但是这些概率需要满足各种条件才可以实现的。 比如说,我们假设一种情况,艾滋病毒随着患者的血液和体液排出来,然后恰好这个病毒精准的停留在小孩子的牙龈出血的伤口或者溃疡面,再施加一定的压力,比如说按压进去…… 因此,理论上的可能被感染,事实上是一种意外的事件,常规情况下很难实现。 04医生的温馨提醒 一个家庭中,既有艾滋病感染者又有孩子的情况下,一方面担心孩子,另一方面可能自己也心存忧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艾滋病有特定的私密行为传播方式,公共场合没有艾滋病传播的条件和机会,家庭中性伴侣以外的其他成员,被传染的可能性几乎是没有的。 支持和督促家庭中的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正规的治疗,以最大程度地抑制艾滋病毒的复制,降低感染者的传染性,这点比担心更成为重要。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基本上就不具备传染性,可以解除后顾之忧。 如果感染者现在还没有吃药,或者病毒载量是高的,可以善意的提醒对方,艾滋病感染者本人一般通过学习和了解,也是有一定的艾滋病知识的,我觉得他应该可以理解别人的提醒,绝大多数还是会通情达理地接受别人意见的。 本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今天的分享到此就结束啦 觉得喜欢的可以点“在看”或“分享朋友圈”鼓励一下 想看什么推送文章都可以给帮帮留言哦 你的所有想法,帮帮都很在乎。? 悄悄说,帮帮每天会推送与牙齿有关的知识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