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提要:胃腑积热,上炎于龈,致血络受伤外溢 治:清泄胃热,凉血解毒 方:先生辨证自拟方 崔某,男,19岁,年5月12日初诊。 初诊: 患者牙齿疼痛,牙龈红肿,经常出血,血色鲜红,喝热水和吃热饭后出血更甚,口气臭秽,舌苔黄而干,脉象滑数。 此属胃腑积热,循阳明经络上炎于龈,致血络受伤外溢成龈衄。 治法:清泄胃热,凉血解毒 处方: 银花30g(后下)丹皮9g生地15g麦冬9g 元参12g升麻4.5g焦栀子9g(捣)竹叶4.5g 生甘草9g灯心草1.5g (2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 龈衄好转,其他症状亦有减轻; 续以清热养阴,凉血止血,用玉女煎合犀角地黄汤增减。 处方: 生地30g怀牛膝15g知母9g麦冬15g 丹皮9g白芍12g金银花15g(后下)连翘15g 元参15g荷叶炭9g竹叶6g生甘草6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三诊: 牙龈出血大有好转,尚有红肿,惟口臭不退; 更拟加味清胃散。 处方: 升麻4.5g炒黄连4.5g(捣)当归9g生地15g 丹皮9g生石膏24g(捣,先煎)元参15g金银花20g(后下) 生甘草9g (5剂,每日1剂,水煎服。) 四诊: 诸症均消,惟齿龈微有红肿; 仍以玉女煎加味,二剂而愈。 按语: 牙龈为病,一由胃腑积热;一由肾阴不足。 本例患者为胃腑积热,故先后选用清胃散、玉女煎、犀角地黄汤等加减化裁而愈。由此可说明临床治病须审察病机,分清虚实,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节选自《柴浩然医论医话集》,科学出版社,年6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 柴浩然(~),汉族,曾用名柴秉纲,晚号简斋医叟。山西省万荣县荣河镇人。著名中医学家,主任医师,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柴老自幼秉承家学,随家父宰臣公研习岐黄;年从师本邑名医谢荩伯先生;年悬壶乡里,又常侍诊于周紫微先生,受其指点;年参加天津国医函授学院学习,后又两次求学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拜访陆渊雷、张赞臣、叶橘泉、承淡安、陆瘦燕等名家,并遥从问业师。 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55年,临床善治内科疾病、妇科疾病、外感热病、急危重病,并娴熟针灸,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和思辨特点,独到用药风格和临床路径。 欢迎明然堂中医馆 与河东东街交叉口北50米路东(沃尔玛北50米)。 -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哪个治疗白癜风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y/196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