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牙痛等症状时,都会自我诊断为「上火」。赶紧安排凉茶、菊花茶、败火药......降了火,问题不就解决了。

其实不然。造成以上问题的一大原因往往是牙周病,而不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所谓“上火”。

图片来源:微博

我国的牙周病情况有多严峻呢?年9月,原国家卫计委发布《第四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成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仅为9.1%,也就是说,9成以上成年人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病。

口腔科医生介绍说,牙周病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很多牙周病患者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的牙齿有问题,认为牙齿不疼,能咬得动东西,就是好的。其实一旦咬不动东西,牙齿已经不行了。牙周病是牙齿的大环境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干预、积极控制,甚至会出现年纪轻轻全口牙都保不住的情况。

牙周问题,几乎人人都有

几乎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周问题,轻则牙龈炎,重则牙周炎。需要注意的是,牙病(龋齿、牙周疾病)早期都没有不适。疼痛=相当严重。病变后治疗起来不仅麻烦且费用不菲。

图自:Giphy

符合以下情况,可能存在牙周问题,需要尽快就诊:

牙龈出血,甚至牙龈肿胀、流脓;

牙龈萎缩,牙根暴露,牙缝间隙越来越大;

牙齿松动,吃饭、咬东西使不上劲;

对冷热酸甜明显感觉到刺激和敏感。

严重牙周炎会导致牙齿松动、脱落,还会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健康。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积极治疗,可以防止进一步的恶化。

备孕、孕期,及时检查认真清洁

图自:Bigstock

孕妇更易患上牙周炎。这是因为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造成孕妇对牙周的细菌和致病菌更加敏感。

牙周炎对孕妇和胎儿会有诸多不利影响:

影响孕妇进食,不利于营养摄取;

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增加早产风险;

可能导致出生婴儿体重过低等。

准妈妈如何防治?

尽早检查,系统性治疗

至少在备孕阶段进行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如有问题尽早治疗,减少孕期患口腔疾病风险。

怀孕时发现有牙周炎不用紧张,怀孕期间很多牙科治疗可以正常进行,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

日常注意,认真护牙

孕期需要比平时更加注意口腔卫生,一定要认真刷牙,及时使用牙线。

图自:Giphy

尤其是孕妈妈为补充营养增加饮食次数,可以在日常口腔护理基础上,每次进食后都清洁口腔。

定期检查

孕期可以正常进行定期检查和洗牙。医生根据孕妇个人情况,制定每3-6个月定期检查和洗牙计划。

「老掉牙」也是牙周问题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年提出的牙齿健康的标准,即80岁的老人至少应保有20颗功能牙(能够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的牙)。

目前大多数老年人还无法达到这一标准,牙齿松动、牙齿缺失是老年人常面临的口腔问题。

年纪大≠牙齿脱落

“年纪大了,牙齿必然脱落”,这是一个误区!

引起牙齿脱落的原因各种各样,牙周炎就是重要因素之一。

牙周炎具有缓慢进行性发展的特点,能从青春期开始潜伏,留下祸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口腔清洁不到位等等情况,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在老年期症状凸显,发生牙齿脱落。

家中老人出现牙齿脱落后,要第一时间找到医生做全面检查。医生会根据牙齿脱落的原因,制定合适的修复方案。更重要的是对剩余的牙齿做好保护工作,避免脱落。

牙周炎对父母健康的危害

牙周炎与很多全身系统性疾病有相关性。

比如:老年痴呆(阿兹海默症)、心血管疾病、心内膜感染等等。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患上牙周炎会增加控制糖尿病的难度。

图自:Bigstock

老年人应该要比青年人更应重视牙周炎问题。口腔医生的全面检查,牙龈炎、牙周炎的系统性治疗,养成定期检查、洗牙的习惯,培养正确的刷牙习惯等,还为时未晚。

三个问题,了解孩子口腔状况

牙周炎并非专属于成年人,部分成年人的牙周炎在青春期就已经开始了。儿童发生牙周炎也多数和全身疾病相关。

图自:Bigstock

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们要重视宝宝的口腔健康。要从小开始口腔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及早预防牙周问题。

1

孩子的口腔总有这些情况?

儿童牙周问题导致孩子牙龈反复红肿、疼痛,影响孩子进食和营养摄取。

受到身体激素水平变化的影响,大多数孩子在青春期都有牙龈炎,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和控制,部分会发展成牙周炎。

2

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

家长们可能最头疼的就是孩子刷牙,虽然很多孩子不配合,但是希望家长能坚持督促小朋友认真刷牙。

图自:Bigstock

7岁以前的孩子还无法完成刷牙这样的精细动作,此时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每天刷牙。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另外,建议家长们最迟在孩子1岁时接受一次口腔全面检查,医生除了检查牙齿生长和口腔健康情况,还会指导家长如何进行有效的口腔护理。

3

洗牙会不会伤害牙齿?

小孩子洗牙完全不会伤害牙齿!

小朋友的洗牙操作简单,只是通过抛光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与成年人的洗牙完全不同。

建议孩子每半年定期检查洗牙。

所有人都要看的防治指南

1

有效地刷牙

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口腔进行清洁,巴氏刷牙法是美国牙科协会推荐的一种有效去除龈缘附近及龈沟内菌斑的方法。每天两次,每次不少于3-5分钟,确认每一颗牙都被刷到。

相比手动牙刷,电动牙刷的灵活性差了一些,在刷口腔的小角落以及后磨牙时,有刷不到、刷不彻底的情况;但电动牙刷震动频率高,在相同时间、相同认真程度下,刷得更干净。

很多电动牙刷会定时两分钟,这个时间并不够,必须要刷满3-5分钟,可以再重启一次电动牙刷保证刷到时间。

2

使用辅助工具

牙刷只能清洁牙齿表面60%-70%的面积,剩余部分需要使用辅助工具进行清洁,包括牙线、牙缝刷、冲牙器等。

3

漱口水≠刷牙

很多人都认为漱口水方便又管用,一些漱口水还加入薄荷等成分,漱完后口腔感觉清凉而干净,兼具提神醒脑的功能,一举多得。

但实际上,口腔科医生不建议长期频繁使用漱口水,使用药用漱口水最好遵医嘱。因为家用漱口水更多的作用是改善口腔气味,它对牙菌斑的清洁力微乎其微;而药用漱口水多含有消炎成分,消炎成分往往会抑制某一类口腔菌群,而另外一种菌群相对增多,导致口腔菌群失调,不利于防治各类口腔疾病。

所以在口腔炎症治好后,最好不要再使用药用漱口水作为日常护理用品,最好的口腔护理还是天天坚持认真刷牙,千万不能用漱口水代替刷牙。

4

定期接受检查和洗牙

“预防大于治疗”,每个去看牙的人应该都会听到牙医反复强调这句话。负责的牙医及护士人员还会交代每天都要使用牙线,该怎么正确刷牙方法,定期做口腔检查。

如果把精力、金钱花在预防上,收益会更大。

举例来说,一颗浅龋的“虫牙”,在早期、中期都没有什么明显症状,很容易被忽视。早期发现,简单补上就可以;放任不管,很快就会发展成为深龋甚至是牙髓炎,需要根管治疗、冠修复,既带来了精神痛苦,经济压力也成倍上涨。

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口腔检查和洗牙。口腔检查能帮助及时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及时治疗。而洗牙除了清洁,更能清除牙结石,从而有效预防牙周炎,缓解牙龈红肿、出血等情况,对预防龋齿也有帮助,还能缓解口臭等问题。

5

拒绝吸烟和碳酸类饮品。

吸烟不仅会加重牙周炎的程度,还会影响牙周炎的治疗效果。

尽可能少摄入碳酸类饮品,有利于牙齿健康。

我们发现,牙病的形成逻辑是进食后半小时形成牙菌斑——形成牙结石(此时洗牙会发现牙缝变大)——引起牙龈萎缩、牙周炎、牙龈炎——牙齿松动、脱落。一口好牙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希望大家都能正视口腔问题,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医院做口腔检查和洗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口气清新,口腔健康,笑容灿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s/2282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