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载于《中国实用医刊》年2月第42卷第4期.

目的分析探讨甲硝唑瘘管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年3月至年3月医院接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患者7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瘘管通过术治疗,试验组采用碘酚瘘道烧灼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58%,试验组为9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治疗封药期间无剧烈疼痛,8例在瘘道通过术后出现轻微胀痛,经过治疗后好转。结论甲硝唑瘘道通过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效果较碘酚瘘道烧灼好,而且此种治疗方法能够减轻患者疼痛,治愈率更好,治疗的总体效果也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甲硝唑瘘管通过术;碘酚瘘道烧灼.

根尖周炎是指牙根尖周组织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牙髓炎发展到晚期,牙髓组织大部分或全部坏死时,或有细菌感染,引起根尖周组织发炎;牙齿受到急剧的外力撞击时,根尖周组织也受到猛烈的创伤而造成根尖周炎;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也可引起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的具体临床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破坏或牙槽骨破坏。临床治疗中较长采用根管治疗法进行慢性根尖周炎治疗,但此方法治疗时间长,术后需要多次复诊旧。本研究通过采用甲硝唑瘘管通过术以及碘酚瘘道烧灼两种方法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探讨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年3月至年3月在我院接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治疗的患者76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性别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23~72岁,平均46.5岁;病史1~8年,平均4.2年。试验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24~73岁,平均47.2岁;病史1~7年,平均3.6年。两组均出现疼痛,牙龈有瘘管、流脓等症状,患者治疗前1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排除患牙带有根尖囊肿、根尖折或伴有较为严重的感染等症状。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1.2临床表现:均表现为尖周肉芽肿、尖周囊肿或慢性牙槽囊肿、慢性尖周囊肿等症状。

1.3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根管预备,测量根管的工作长度,在预备的过程中采用大量l%次氯酸钠、氯化钠注射液以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根管进行冲洗。试验组采用甲硝唑瘘管通过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碘酚瘘道烧灼治疗。试验组根管预备后,采用1%的次氯酸钠溶液冲洗,根管干燥后将甲硝唑由根管缓慢注人并适度加压,见到软膏由瘘管口溢出立即停止,用棉球擦拭溢出的药物,在髓腔内放置一颗干棉球,使用氧化锌暂时封住。术后1周内复诊,复诊时采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封药。对照组常规开髓、拔残髓,用3%双氧水和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根管冲洗,用棉球吸干根管后用15号扩大针疏通与瘘管相通的根尖孔。为避免药液回流,采用牙胶对洞口进行密封,增加根尖孔到瘘管口的液体压力,用注射器针头注射3%双氧水加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加压,加强冲洗液的流出,将针头留在根管口内。吸入约0.2ml的碘酚液,用注射器接人针头,使碘酚液通过根管进入瘘管,直到瘘管口有碘酚溢出。

1.4评定标准:患者尖周囊肿、牙槽囊肿现象消失为痊愈;尖周囊肿、牙槽囊肿未全部消失但症状治疗良好为好转;尖周囊肿、牙槽囊肿未消失为无效。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治愈率为71.05%,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治愈率为52.63%,治疗有效率为81.58%。试验组治愈率、治疗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随访情况比较:试验组随访1年后全部治愈,治愈率为%,对照组治愈30例,治愈率为78.95%。两组患者在封药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疼痛.

3讨论

炎性肉芽组织的形成以及牙槽骨的破坏是临床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主要临床病理变化,牙槽骨的破坏可以修复,但根管内的病源刺激物被清除后,根尖部的肉芽组织就会转化成纤维组织,被破坏的牙槽骨重建形成牙周膜。病源刺激物的清除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主要原则。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发现,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四种:根尖周炎肉芽肿胀、慢性根尖周肿胀、根尖周囊肿、致密性骨炎。因长期反复肿胀组织坏死液化,较薄的牙槽骨和牙龈被穿破,形成瘘管,瘘管慢性根尖周炎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根管到根尖部的病灶,另一部分是根尖部到瘘道口的病灶部分,所以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清除这两种病灶。瘘管的管壁是一种上皮组织,上皮下层的结缔组织有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而炎性细胞不被清除,则根尖周牙槽骨段不易进行修复。

临床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是进行根管治疗,但根管治疗多用于无瘘型的根尖周炎,有瘘型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根尖周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破坏的根尖周组织与外部管道相通,导致龈瘘的产生。针对有瘘型根尖周炎患者用常规根管治疗方式,治疗周期长,而且治疗过程中需要多次根管换药,医院的复诊次数多,不仅不利于瘘管的愈合,也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因此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可采用甲硝唑瘘管通过术以及碘酚瘘道烧灼治疗。采用碘酚瘘管通过术治疗瘘管型慢性根尖周炎,是通过在根管充填或根管塑化前通过液体药物将根管口到瘘道口一段的病源刺激物进行清除,有利于组织的修复。且碘酚瘘管通过术可以将根管和瘘管的病灶进行一次性切除,有利于病情的恢复,而且与传统根管手术治疗方式相比治疗效果更佳,此种方法也减少了患者的就诊次数以及就诊时间。碘酚瘘管通过术采用3%双氧水发泡,消毒作用大,对杀灭深部厌氧菌作用较好,起到溶解有机质的作用,而且还能大量清除根周及瘘管内的微生物以及坏死组织。碘酚是一种很强的腐蚀剂,将碘酚注入根尖和瘘管后,根尖的肉芽组织得到烧灼,破坏和杀灭瘘管的上皮组织炎性细胞。但碘酚瘘管通过术受根管口到瘘道口的限制,若根管口到瘘道口一段根尖孔疏通不畅,药物冲洗不彻底,瘘管不能完全闭合。甲硝唑瘘管通过术是将甲硝唑注入到根管内,经根尖孔进入到病变根尖组织,对胶原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抗骨细胞的吸收以及抗炎能力。本研究证实甲硝唑瘘管通过术的治疗更加实用、有效,对根尖周炎的治疗效果更好,对患牙部位的刺激小,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较碘酚瘘道烧灼方式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收稿日期:-11-05)

(本文编辑:牛苗琳)









































这绝不是广告贴
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分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gbokw.com/kjscys/12570.html
------分隔线----------------------------